《赠户长史·[唐]周贺》原文与赏析

[唐]周贺

地深新事少,官散故交疏。

此诗为唐代诗人周贺所作。原诗已佚,仅存二句,见于《全唐诗外编》。周贺,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唐穆宗长庆元年在世,著诗集一卷。曾在庐山出家,号为“清塞”。周贺的诗作格调清雅,语句工致,传与贾岛齐名。

“地深”二句既为残片,无法窥得原诗全貌。但诗中所含的基本的思想感情仍依稀可辨。“深”,这里是时间久远的意思。“地深”,一方面可理解为诗人久居某地,惰于游方,另一方面,也有天长地久、时光流逝的意味。这一句是说,长期居于某种处境,身边发生的事情,日复一日,循规蹈矩,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出现。这不光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描叙,同时也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阐述。按照佛教对世界的理解,诸行无常,万事为空,即使有所变异,也不过是随缘轮绪,“芽生种灭”,“种灭芽生”,并无新事。这正与西方原始基督教的某些观点暗合:“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旧约全书·传道书》)在如此无情的自然铁律之下,作为一个人,他能做些什么呢?东西方的智者,各有自己的答案。西人主张内心忏悔,外行修善,鞠躬尽瘁,以获拯救。东方智者则追求“无我”之境,灭绝一切欲望,以达“涅槃寂静”。这种思想反映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禅”意成为诗人普遍追求的境界。妄念既除,心自朗然。“门前无马迹,满院是蝉声”(姚合《闲居》)的隐士的清逸闲适的生活方式成为诗人们追求的理想。该诗第二句“官散故交疏”,即流露出这种意向。断绝了一切世俗关系,免除了做官临民的烦恼,疏远故交。这里甚至摆脱了那种“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尘心未尽的半隐士式的人际交往,远离世事,清心寡欲,以求内心和谐。正所谓“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杜甫《曲江》句)。

将这两句诗结合起来看,前句偏重于阐述天道物理,后句偏重于抒发个人胸怀。两相对照,后者与前者,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师法自然,皈依自然,两者相得相合。“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程明道《识仁篇》)。“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此得到了透彻而集中的体现。该诗在语言的运用上刻意求工,前后对仗严整,文字精炼,所以尽管短短两句,容量颇大。“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耐人寻味,余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