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几复·[宋]黄庭坚》原文与赏析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此诗是黄庭坚为怀念挚友黄几复所作。黄几复,名介,于宋神宗赵顼元丰八年(1085)任广州四会县(今广东四会)知县。其时,黄庭坚在山东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任知监事。诗的上半首是对黄几复的怀念,诗人满怀深情,表达出与黄几复南北相隔,音信难通而友情难忘的感情,追忆了十年以前彼此一处,桃李春风中饮酒高谈的愉快情景。诗的下半首是对黄几复的称赞。但对其在垂暮之年仍屈居海滨为一县之令表现出爱怜与不平。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四立壁”就是四堵立着的墙壁。语出《史记》司马迁描述司马相如的贫困时用“家居徒四壁”,即一间空房之外,一无它物。“三折肱”,即三次折断了胳膊。《左传》有“三折肱知为良医”。是讲一个人断过三次胳膊之后,凭着他丰富的受治与护理经验也可以知道他算得上一个好的医生了。即与俗语所谓“久病成良医”同。这两句是称赞黄几复为官廉洁清贫与为政干练有为。但它蕴含着一个发人深思的哲理:不折肱亦能为良医。这是诗人运用逆向思维所获得的收获,闪耀着智慧的光采。生活中,人们所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往往成了那些有违碍的言语与举动的护身符。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类,殊不知良药可以不必苦口,忠言也未必总是逆耳的。在通向理想与目标的途中应尽量减少损失和避免牺牲。

原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用典,即《文心雕龙·事类》所谓“援古以证今”“引成辞以明理”。刘勰对用典颇为赏识。钟嵘《诗品》对诗中用典却不以为然。诗中用典过多或不当,“虚字虚语”(钟嵘语)使诗变得晦涩难读,当然要不得。但《寄黄几复》全诗八句虽四处用典,仍明白晓畅。这是得力于诗中“虚字虚语”虽虚亦实。如“北海”“南海”、“寄雁传书”、“四立壁”亦能直解。“三折肱”也使人们容易想起“久病成良医”的俗语而得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