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原文与赏析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这首《菩萨蛮》为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辛弃疾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写于造口壁上的一首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这记载有助于我们体认本词的意蕴。辛弃疾身临造口,怀想颇有家国之思的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纯属情理中事。

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即赣江。《万安县志》:“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词由百余里外的郁孤台,顺水势一泻而至眼前的造口。词人视一江清水为行人之泪。此泪,实为建炎间四海南奔之际,多少逃亡者的悲苦之泪,多少仁人志士的激愤之泪,自然也包含着痛隆祐被追的伤心泪,词人忧世念国的忠愤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东北望。遥望京都,国运不济,可惜被无数山遮挡住。清江水奔突而去,情如不禁之野马,重重山挡住视线,前景难以看清。这二者的尖锐矛盾,构成火山欲喷之势,更使人感到词人内心的愤然不平之气。

词的下片宕起一笔:“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上片将水与山的关系集结于人来体现,人泪落清江,人西北望而为山所阻。这里则将水与山直接关连。青山遮不住,这儿遮不住的不再是人的视线,而是清江水,因而继之以“毕竟东流去”。词人意在说明满有行人泪水的清江水,以势不可挡之势东流,即就是无数山也难以遏止。但现实又使他陷入深沉的愁思,那乱山深处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鸣声,使他迷惘、困惑。南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忠臣烈士无由进身施展才智,个人的悲愤、国运的衰微,使他也只有泪洒清江而已。

这首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的沉痛情怀,对靖康以来沦丧国土的深情怀念,也吐诉了幽愤难明的情思。全词固然为爱国精神的绝唱,而其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仅是词中有机部分,且因其切合物理,词句圆转,又往往为人们摘引以表客观规律不因外力而改变。水向东流,昼夜不息,这是地势使然。途中即使遇到千山万岩,它盘旋曲折,还是寻求到出路,依然东流不休。正由于此语含有如此哲理,因而人们表述同类意念时,也就自然借用这极为生动形象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