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水如鉴·[唐]崔颢》原文与赏析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司勋员外郎。其《黄鹤楼》诗,相传为李白所倾服。明人辑有《崔颢集》。

《淮南子·说山训》云:“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澄水如鉴,缘此而来。崔颢以之为题,不只写其物理功能,清亮的水面可作铜镜用,更是以拟人手法,赞扬了澄水的高贵品质。诗大致可分三层。首二句说,圣贤用澄水来晓喻世人,君王亦喜爱它的一往情深,把澄水提到了世所共崇的高度,予以赞颂。中八句则具体评述澄水的品性。“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是全诗的中心,概括了澄水的高风亮节。浇,水上回波浮,水面泡沫。挠,搅也。《淮南子·说林训》:“使水浊者,鱼挠之。”此处是指把水搅浑,亦可理解为不肯屈服。但澄水清澈见底,全无沉渣泛起,污物原本就没有可趁之机,可谓洁白如全德,方寸指其心,澄水待人真诚,将心和盘托出,绝不藏私。讵,岂也。陆沉,指隐而不露。澄水一生所作所为,清亮透澈,岂有丝毫隐藏不为人知之处?面对喧闹不歇,竭力标榜自己,唯恐他人不识的淙淙泉水,澄水则既不自卑,亦不自傲,毫不动心,沉静如常,心安气平,清亮如镜。有感于澄水的清正廉明,谦逊谨慎,面对着人欲横流,污秽不堪的现实人生,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大声疾呼,人们如能像澄水那样“廉慎传家政”,就能成为合于古今圣贤之道,流芳百世的有德高士了,发出了人不如水,颓风难刹的感慨。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两句,浓缩着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亦包孕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洁白喻廉,澄清喻诚。一尘不染谓之白。在那样一个污浊不堪,铜臭冲天的社会中,能做到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坚持出污泥而不染,保持冰清玉洁,确实极为难能可贵,难怪诗人要冠之以“全德”的美誉了。坦荡无私谓之诚。一切出以公心,真诚待人,了无私心杂念,这也是常人极难做到的。更令人钦敬的是,澄水始终无声无息,休止不荡,永远谦逊自诫,清静自若。唯其如此,它才能永葆洁白无瑕,也才能成为律人的明镜。若以时人与之相比,岂不要愧煞人也?

这首诗似可归入讽谕诗一类。诗人借拟人手法,传达出极为复杂的感情体验:人不如水,是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感叹;水能为之,人岂不能?是强烈的自责,炙人的感奋;以水为鉴,以水为师,是热切的期望,真诚的意愿,使诗作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哲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