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诗相庆(节选)·[宋]苏轼》原文与赏析

[宋]苏轼

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重。

汝如黄犊走却来,海阔山高百程送。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三月,苏辙上疏反驳李清臣指责元祐初年废除新法。哲宗览奏大怒,贬苏辙知汝州(今河南临汝)。接着,御史赵挺之等趁火打劫,弹劾苏轼。于是,哲宗又把苏轼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当他还未到英州时,八月又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四年(1097)二月,苏轼又被贬到儋州(今海南儋县)。同时,苏辙也被贬到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的海康境内)。此后,苏轼兄弟隔海相望,常以诗文相赠,互慰情怀。这就是苏轼写此诗的政治背景与苦闷心情。

当时,苏轼已六十三岁,故说自己“似老牛”,借助这个生动的比喻来慨叹苦难的身世。纵观苏轼一生,他确乎有点像“牛”。他曾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签判凤翔,通判杭州,改知密州、徐州,再知杭州等地,他注意“减决囚犯”,免去民间积欠;特别是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受到百姓的深深爱戴。即使是贬谪期间,他也能关怀百姓疾苦。惠州建桥,他捐了一条犀带;远谪儋州,他推广“秧马”(当时中原地区的一种插秧农具)技术等。他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但却政绩斐然。正如他《送芝上人游庐山》诗说:“二年阅三州(杭州、颍州、扬州),我老不自惜。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当时,苏轼已五十七岁,称自己是拉磨的“牛”;时隔六年,又称“老牛”,为百姓们不惜竭尽自己的精力,以牛自称,当之无愧。鞭不动,表面上对“老”而言。其实,这是对朝廷横加给他的许多罪责及自己所遭受的种种挫折而产生的愤懑之情的直接渲泄。他一生为官,勤政爱民,由于小人谗言而常遭“鞭”(屡贬不止),其痛苦之情,溢于言表。“雨滑泥深四蹄重”,紧承上句的“牛”。因雨而路滑,泥深而蹄重,故难以行走。意谓自己身处天荒之地,空怀难酬之志。这是苏轼晚年精神风貌和人格形象的写照。同理,“汝如黄犊走却来”,“汝”指他弟弟子由;“黄犊”,谓小黄牛。“海阔山高百程送”,百程,泛指路途遥远。这两句是说,你正如小黄牛那样走来了,前面的路程海阔山高,千里迢迢,我将为你百里送行。这是苏轼对弟弟子由的勉励和希望,也是他自强不息精神的安慰与寄托。读此诗,不禁使人想起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言,它告诫人们,为事业、为理想终生奋斗之人,应该具有这种雄心壮志。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得更加精辟:“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做人的重要准则。须知,人皆有老,此乃天成。然老而弥坚者,必是胸铸大志之人;其老而不死者,定是尸位素餐之徒。苏轼属前者,他具有不图富贵的高尚志向和穷且益坚的高贵品格。有道是,东隅虽已逝,桑榆却非晚。历来有志之士,莫不若此。

以“牛”喻人,感情贴切;语言风格,平淡自然。读后使人精神振奋,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