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塗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陶渊明《杂诗》共十二首。王瑶编注《陶渊明集》,认为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岁。这首诗的主旨,是感慨年老而壮志难伸。前四句,忆少壮之志向;中六句,叹日渐以衰老;后六句,思前程而警惧。
前四句说,回忆我少壮的时候,即使没有遇到欢庆的事,心情也自愉快;那时有着超越四海的远大志向,就像大鹏想展翅向远方高飞一样。陶渊明少壮时期是很想建功立业的,他在另外一首诗中也写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骞”,飞举的样子。“翮”,羽翼。“翥”,飞翔。“骞翮思远翥”,是用来比喻“猛志逸四海”的。这前面的四句诗,基调十分高昂。
可是,岁月渐渐地消逝了,少壮时的雄心已渐渐离开了我。这时即使遇有喜庆之事,也不再觉得愉快,反而常常有很多忧虑。自己的体力慢慢衰退,转而感到一天不如一天了。“荏苒”,渐渐地。“颓”,此作消逝解。不说“逝”,而说“颓”,也包含着身体衰颓的意思在内。“此心稍已去”,照应前面“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二句还说志向。“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二句,照应前面“无乐自欣豫”,也说心境。“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二句,照应前面“忆我少壮时”,是说身体健康状况。这诗的中间六句,基调陡转低沉,与前面四句,形成了强烈对照,说明今非昔比了。
既已今非昔比,必然会引起对前途的忧虑。诗的最后六句就说,时光的流逝,片刻不停,如同庄子所说的“壑舟”一般,无法留住,使我逐渐衰老,不能青春常驻;在世的日子,未知还有多少,也不知将来的归宿所在;想到古人爱惜每寸光阴的情形,真使人感到虚度岁月的可怕。“壑”,山沟。《庄子·大宗师》说,藏舟于壑,以为安全牢靠,但夜半有有力者负之而走。诗中的“壑舟”,比喻无法留住的时光。“须臾”,片刻。“引”,此作“使”解。“前塗”,此指未来的日子。“止泊处”,原指船舶停留的所在,这里比喻人生归宿。“壑舟无须臾”及后四句,引用典故,形象化地说明了“岁月不待人”的这一客观自然规律。而接着“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二句,曲折地透露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意。此诗从自己“少壮”之日到“衰损”之年的变化,使人认识到由少到老是自然规律,而因身体的变化、处境的不同,心情也大变,意志转向消沉,心绪变为忧郁,有力地昭示了“惜寸阴”之理。诗人意在说明少壮时宜当努力,抓紧时间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切莫让岁月蹉跎,青春白白地消逝,而不作直言迳语,仅于结穴处一点,全诗精神顿然焕发出来。“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所念的即为古人之言。“惧”,更见内心的警动,也颇使读者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