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客有言持志者,未知其用,因赋·[宋]汪莘

[宋]汪莘

志可洞金石,气可塞堪舆。问君所志安在,富贵胜人乎?看取首阳二子,叩住孟津匹马,天讨不枝梧。特立浮云外,大块可齐驱。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立处孤峰万仞,袖里青蛇三尺,用舍付河图。晞女阳河上,濯汝洞庭湖。

这是一首咏“志”词。词人说志可以洞穿金石,气可以充塞大地;有了志,能操三尺长剑,平定天下。而志,不是追求富贵,力求胜人。像那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宁可饿死而不改志。有了高尚的志,“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而志不移。词人崇尚高风亮节的志,坚如磐石的志,说“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意思是说,一个人,不管是生活穷困,还是地位显贵,尽管人生的道路千殊万异,即使面临生死的选择,都要敦品自励,守志不移。

“穷”和“达”,“生”与“死”,各是一对相反的概念。“穷”指穷困,不得志;“达”指得志,显贵,分别指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孟子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他们说的穷、达、进、退,就是人生遭遇的殊途,而持志者却表现出一以贯之的生活态度:守志不移。生和死,是严肃的人生大事。对待生死,孔子的态度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的态度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毛泽东同志主张,人要“生得伟大,死得光荣”。这些古哲今贤对待穷达生死的态度,几千年来,一以贯之,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既是个人修身的原则,又是人们爱国思想、民族气节的源泉,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五千年,从未间断,这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唯一的,这就是“直节贯殊途”。“直节”,即坚贞的操守,就是序中所说的“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都和“直节贯殊途”是同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