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明]刘基》原文与赏析

[明]刘基



暮春时雨余,原野皆秀色。

流云暖芳甸,惠风畅轻翼。

公崇罔低垂,崇罔缅登陟。

山川纠纷错,疆畎互纡直。

凄凉神禹穴,逼仄句践国。

玉简閟玄缄,铜牛启雄德。

霸气浩江河,王风散荆棘。

感今情轸郁,怀古心怆恻。

东溟尚波涛,中原未耕织。

无能事萧曹,妄意追契稷。

蹇产魂屡迁,逶迟足犹侧。

良辰复几何,白日忽中昃。

周流睨圆方,俯仰观动植。

有水必趋东,无星不拱北。

宗社固神灵,至尊实恭默。

殷王伐鬼方,尚期三年克。

苗顽负险阻,终竟膺窜殛。

天戈向无前,况乃诛鬼蜮。

窃闻海滨民,决眦疾狂慝。

荷殳思一奋,所惧官未识。

朝廷鉴往辙,中道诛贪愎。

主将敦书诗,志士愿尽力。

诸公总英俊,矫矫百夫特。

愚生谅疏拙,千虑冀一得。

农人奉壶浆,迟尔殄蟊贼。

采薇戒怀归,伐檀惭素食。

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浩歌梁甫吟,忧来凭胸臆。



刘基,明朝初年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是他作官以前写的怀古诗,大致可以分四个部分:

诗的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他登卧龙山的所见,交代了时间、景物等,“惠风畅轻翼”等句传达出诗人要趁着大好春光,施展抱负的愿望。以下诗句多是从此生发、联想。

从“凄凉神禹穴”至“怀古心怆恻”是第二部分,写往昔艰苦创业的文治武功,抚今追昔,恻然伤怀,大有未展宏图之憾。这一段的核心是怀古,这也为后边抒发“千虑冀一得”设下了伏笔。

自“东溟尚波涛”以下三十句为第三部分。以朱元璋、刘邦为喻,托朱氏以奠定国基。作者窃以萧何、曹参为榜样,而追随汉王(契、稷均为远主,此处当以比汉王)。作者又以蹇叔、子产等有远谋的政治家自喻,欲有所建树,但犹豫而有胆怯之感。既感到时日过快,又感到必以汉王为核心,恭侯至尊。随后则以伐鬼方、有苗为例,以讨伐政敌必能致胜,又况志士民众同仇敌忾,恪尽职守,以诛贪孽。诸公、百夫围绕汉王周围,事必有成。

诗人不仅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典故中,而且在叙述描写中穿插议论,在景语、情语中穿插理语,在景物描写的同时融入理性思考。

从“愚生谅疏拙”至末句,是第四部分。作者自感疏拙,但千虑必有一得,效农人壶浆之忱,讨诛蟊贼。作者以《采薇》、《伐檀》的诗意自励,又以孔明辅主为榜样,浩歌激烈,抒报国之情。其中“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两句,不仅有声有色,而且富于哲理。

这两句诗犹如“我欲攀龙见明主”(李白《梁甫吟》)的意境。人充满幻想,希望有一个机会飞向青天,尽情倾诉自己的见解,但未能如愿。这里隐藏着诗人一颗难以平静的心。

“白云”是虚幻而多变的,可聚可散,聚则有形,散则无影。它可以使人感到迷离,也可以使人感到奇幻。诗人借此驰骋遐思,寄托理想。这也是诗人把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的结果。

综观全诗,诗人以抒写真诚的“忠君爱国”之情为宗旨,广采经史、神话传说之故实,并发挥其神奇的想象力,在诗的世界中创造审美时空,诗风亦沉郁悲凉,具有美学意义的崇高感。

如果诗歌植根于哲学的沃土,必将使其根深叶茂。“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神思篇》)显出意中之远。诗中各种事物和事件神奇的组合又可以显出意蕴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