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张华
高以下基,洪由纤起。
川广自源,成人在始。
累微以著,乃物之理。
纆牵之长,实累千里。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种规律有如一座桥梁,沟通了事与物之间的联系,即在两者之间确定了相似点。所以人们往往以物性和事理互为比喻,从而说明某种哲理。张华《励志诗》四言九章,就常以物性来喻说事理,以表达“励志”之意,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本篇为组诗的第八首,以山水等物性为喻,说明要实现大志,必须从小事做起的人生哲理,并以此自励。
山之高者,由基而上,所在无不然。高山之下有基土,累土积壤以成丘陵,即所谓“丘山积卑而为高”(《庄子·则阳》),“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北齐刘昼《刘子·崇学》)。高台也好,高楼也好,高塔也好,无不是由基而起,由下而上,由低而高。
物之洪(宏)者,由纤而起,也是一般的物性。大至宇宙间星球的形成,小至原子的构造,无不是由极纤细微小的物质结合而成的。在作者,当然还不能理解宇宙和原子,但常见的万物,同样包含这一原理。木之大者,起于细蘖,即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六十四章);声之宏者,基于微响,即所谓“聚蚊成雷”(《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自然界的各种动物,也莫不是由幼小的胚胎发育而成其大者。
川之广者,由源之合。江河之所以成其大,无不是由于合其众源,汇其众流而成的,即所谓“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墨子·亲士》),“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江河湖海,众水之性,莫不是“庸(用)其涓涓,将助其广大”(杨炯《公狱辩》)。
人之成者,由始之行。人之所为,欲图其成,自必慎其初,即所谓“君子慎厥初”(应璩《百一诗三首》),“君子慎始而无后忧”(苏洵《上文丞相书》)。人之所行宜善始以求善终。为计在始,即俗话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行事在始,即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万事都得从头做起,坚持不懈,才能成功,所以古人说“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文王世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六十四章)。所谓“慎始”,在于始必由细事小事做起,犹如长途跋涉,须一步步来,才能达到目的地。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累微以著,乃物之理”,总揽前四句,谓山之高者由下而上,物之洪(宏)者由纤而起,川之广者由源之汇,人之成者由始之慎,莫不是积细微以成显著,此即“物理”(自然规律)之所在。倘若违背这种“物理”(自然规律),其后果则适得其反。诗的结尾所说“纆牵之长,实累千里”,就是反证。“纆牵”,马疆绳。这里语本《战国策·韩策三》:“马,千里之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纆牵长。”千里马若系以长绳,反而有累它的行动,跑不了千里。这个反证,应当说是一个跛脚的比喻,没有抓住合乎逻辑的相似点,但道理还是明白的,就是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
这首诗旨在励志,意在修身,所要自励的无非是道德的修养要点点滴滴去做,学识的积累要时时刻刻去学,事业的创建要一步一步去干,累微而显,积少成多,从小到大。诗中说的虽是个人修身的道理,但具所包含的哲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贯穿于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一切进程之中,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