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曹植
其一
穷达难豫图,祸福信亦然。
虞舜不逢尧,耕耘处中田。
太公未遭文,渔钓终渭川。
不见鲁孔丘,穷困陈蔡间?
周公下白屋,天下称其贤。
其二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
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
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
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豫章行》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清调曲》。曹植的这两首诗,作于魏明帝(曹叡)太和年间(227—232),曹植三十六岁之后。
第一首诗,表达了希望出现周公那样的人物的愿望。说人生穷达祸福难以预料,但如执政者能像周公那样求贤若渴,有才德的人就不会终久困穷。
诗的开头两句,就开门见山地发表议论。说人的困顿和亨达是难以预计的,灾祸与幸福的确也是这样难以预计的。豫图,就是豫计、预计。“祸福信亦然”,是化用《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意思。黄节《曹子建诗注》说:“起二句总论穷达之理。”
接着四句,就用两个典故,从正面说明开头两句所阐述的道理。先说尧舜的典故。说舜如果不遇到尧的话,将毕生在田地里面从事耕作。《史记·五帝本纪》载,舜曾在历山耕田,在雷泽打鱼。四岳在尧面前推荐舜。尧在观察了他相当一段时间之后,便使他摄行天子政。中田,即田中。然后说吕尚和周文王的典故。说太公望在未遇周文王时,不过打鱼垂钓于渭河之滨而已。《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周文王出外打猎,在渭水之阳遇见太公望(吕尚),与语大悦,载与俱归,立他为师。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以上四句,提出穷达祸福不易预计之史例。”
再接着二句,用一个典故,从反面说明开头两句所阐述的道理。说没看到鲁国的孔子也曾经困顿于陈蔡之间吗?孔子是鲁国人,故称为“鲁孔丘”。陈,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安徽两省接界地区。蔡,亦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汝南县境。《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陈、蔡两国之间,楚国遣人来聘孔子。陈、蔡大夫惟恐对陈、蔡不利,于是发兵围攻孔子。孔子绝粮,弟子们饿得起不来。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运用孔子的这一典故,说明圣哲亦可能有困顿之日。
诗的最后两句说,周公能够礼贤下士,接待白屋之士,所以天下人都称赞他贤。“周公”,是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下,此指礼贤下士。白屋,指不加雕饰的茅屋,为贱人所居;此指“白屋之士”。《孔子家语》载,周公摄天子之政,犹下白屋之士,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于是日见者百七十人。这里,作者希望执政者能像周公一样,能够礼贤下士,接纳人才。
第二首诗,称赞子臧、季札的谦让。说骨肉之间本该相亲,但周公当政之时,只是康叔与他相睦,管叔、蔡叔同是骨肉,却用流言来中伤他。可见权利之争,有时弄到骨肉相残。那么像子臧和季札以君位让人的风格,确是难能可贵。
前四句,说明骨肉之间本该相亲。“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鸳鸯虽雌雄同居,朝夕不离,然不似比翼鸟,不比不飞。朋,此指伴侣。朋亲,亲密的伴侣,时时不离。比翼,指比翼鸟。这里,“鸳鸯”比喻朋友,“比翼”比喻兄弟。作者认为骨肉兄弟,总是亲于朋友。这两句是起兴,下面第三、四句说出了正意。“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其他的人,有时虽会结成同盟;但骨肉兄弟关系,是天生形成这样的。同盟,如曹丕与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为四友,此四人在帮助曹丕继承王位时,出了大力。天性,犹言天生。
后四句,说明兄弟间的关系,应该像子臧、季札那样谦让。“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周公摄政时,只有康叔与他和睦,管叔、蔡叔却用流言来中伤他。管蔡,指管叔与蔡叔。周公、康叔、管叔、蔡叔,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穆,同睦。康叔,名封,初封于康,后封于卫。《左传》:“太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流言,流言蜚语。《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武王死时,周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与商纣王之子武庚率淮夷之众谋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管蔡”对待周公,是骨肉相残的典型史例,这是作者所不称道的,写在这里,主要是反衬子臧、季札骨肉相让之贤。“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春秋时代曹国的子臧推让国君之位,后来吴国的季札就仰慕他的贤惠。子臧,春秋时代曹国的公子。曹宣公死了之后,曹成公即位。但曹国人欲立子臧为君,子臧不愿,逃到宋国。千乘,即千乘之国,在春秋时代属中等国家,此指曹国。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有兵车千乘的诸侯国称为“千乘之国”。季札,春秋时代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寿梦死后,长子诸樊要让位给季札,季札仰慕子臧之贤,并以子臧自比,固辞不受。子臧和季札的事例,是骨肉之间能够相互谦让的典型史例,这是作者所极力赞扬的。
魏明帝是曹植的侄儿,所以诗中对执政者的期望,也就是对兄弟骨肉的期望。但两首诗所期望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前一首诗,侧重于希望执政的至亲能够招贤纳士,以期施展自己的怀抱。后一首诗,侧重于希望执政的至亲能够与他和睦相处。
古语说:“有能必有用,有德必见收。”这两首诗中,正表达了作者这样一种善良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