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一日·清·李渔》原文与赏析

清·李渔

正当离乱世, 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 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 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 凭谁寄纸钱。

李渔是清代戏曲大家,曲名掩盖了他的名。他写诗也受到写曲主张的影响,浅显通俗。

清明前一日是寒食节,《荆楚岁时记》中说:“冬节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传说晋文公为找介之推而火焚绵山,民间留传下禁火寒食的习俗。统观全诗,是写因战争人民离乱,常食冷食,似乎与典故季节都无关连。李笠翁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死于清代康熙年间,中年三十多岁至五十多岁时,正是明清两代交替、战争频繁的年代,这首诗就是写这种年代人们的现实生活。

诗的首联,“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古话说:“宁为太平犬,不作离乱人。”身逢乱世,就是清明节到了,也不会有“清明佳节桃李笑”的美好春天。颔联、颈联是接着写战争年代的情景,“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因避战争而东躲西藏,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地生活着,跟寒食节毫不相干,到处烽烟弥漫,有谁出来为寒食节禁止烟火呢?春天来了,自然界的花儿照样的红,柳照样的绿。在太平人和离乱人的眼里就不同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太平人眼里的春天;“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这是离乱人眼里的春天。原野里一遍遍的红花,这恰象战场上的鲜血;驿路上随风摆动的柳条,惊惶逃亡者看来,正是乱军抽打人们的马鞭,那里还有春天的美?尾联,“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是说田野里一座座荒冢,恐怕他们的子孙后代因战乱而逃亡他乡,清明是祭扫时节,由于关山阻隔,不能回到坟前烧纸祭奠。诗人借用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这个特定的时间,写出战乱中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内容真实,感情沉痛,语言浅近,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