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题曹兄耕绿轩》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方岳《题曹兄耕绿轩》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方岳

烟苍苍,水茫茫,鹁鸪唤雨簑笠忙。春泥滑滑蒲稗长,驾犁叱叱牛力强,高田低田齐下秧。隔林人家炊黍香,有来馌者双履忙,煮芹烧笋各有将。小休吾牛饭前冈,共洗老瓦沽村场,相与醉语墙下桑,此为豳诗几几章?转头罢椏秋风黄。呜呼!吾人读书正如此,诸人读书不如睡。君不闻,建隆圣人之玉音,者也之乎助何事?

本诗借题咏友人书斋,横拟乐府民歌的形式,表明自己厌倦官场龌龊,渴望归朴返真,过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志向。隐约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否定。

全诗依韵自然分作两层,前十四句为第一层,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展示了春天的两个特写景头:春耕的紧张繁忙与田园生活的恬淡惬适。作者犹如一个丹青高手,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烟雨春耕图。画面以烟雾缭绕,春雨霏霏的江南为背景,再现了春雨降临时农夫忙于耕作的情景。水是生命之源,一年之计在于春。充足的春水,给江南的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勤劳的农民为争取今年能有个好收成,纷纷冒雨下田,及时耕耘。我们透过那濛濛细雨和薄薄云雾,可以看到身披蓑笠的农民,或手持长鞭,驾犁叱叱;或弯腰俯首,播种插秧;可以看到农妇匆匆烧茶煮饭,馌食前冈。为了表现忙,诗人不仅用了“高田低田齐下秧”、“有来馌者双履忙”这些刻意描写的诗句,而且以“春泥滑滑蒲稗长”、“驾犁叱叱牛力强”这些含意隽永的诗句,暗示读者,蒲稗在争取时间长生,农夫在争取时间耕种,时间紧迫,春光宝贵,从而表现了春忙的主题。此外,诗人为了表现春忙,采用了句句押韵,紧锣密鼓,一韵到底的表现手法,渲染气氛,表现紧张的劳动节奏。“苍”、“茫”、“忙”、“长”……整齐的韵脚,似钟表在嘀嘀嗒嗒地催人前进,又象一首动听的田园协奏曲,以其特有的高昂的旋律,深化了春忙的主题。我们再仔细地研究画面,嚼品诗意,还能从那淅沥淅沥的春雨声,咕咕的鹁鸪声,农夫叱牛的呼喊声中,体察到诗人对春光的追逐与珍爱;能以那禾黍的馥香、煮芹烧笋的清香,以及夹杂在湿润水气中泥土的芳香中,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熟悉与向往。诗人在繁忙的劳动、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极有诗情画意的一瞬间,并以清新的语言,将它表现出来,显示了诗人非凡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功底。

随着送饭农妇的到来,诗人笔锋轻转,在我们面前,又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另一场景:闲适与轻松。我们看到,歇晌时,人们或聚集前冈,说今道古;或共洗老瓦(老瓦;即瓦盆),沽酒村场;或相与醉语,闲话桑麻。显然,这是士大夫理想化的田园生活,诗人认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有忙必得有闲,故不惜笔墨,从行动、语言上描写田园生活的轻松与闲适,并把自己心目中的田园生活,与《诗经·豳风·七月》描述的情景相类比,籍以说明今天的生活可与古人媲美,可以引为自豪,可以作《七月》诗的续篇。 “转头罢椏秋风黄”(罢:即稻子)亦是采用《七月》诗的跳跃的手法,想象瞬息间,禾苗已变成沉甸甸的稻谷,辛勤的耕耘已有了丰硕的果实,诗人仿佛已陶醉在金色的秋风中,为丰收,干一杯再干一杯。至此,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理想的田园生活,即是在风景如画的乡间,有知已交谈,有美酒作伴,兴致所来,便吟诗作赋,浅斟低唱;闭来无聊,便下田务农,侍奉桑麻。这种生活是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生活的继续,是王维、孟浩然田园生活的继承,集中反映了士大夫特有的情致及审美意识,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因袭与继承。

自然,诗作所塑造的意境与南宋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我们且不言严峻的南北军事对立,尖锐的阶级矛盾,反就春忙来说,也决非是诗人所描写得那样轻松自在,闲适得意。然而,这决非作者有意掩饰,而是作者的有意描写。我们知道,方岳一生坎坷,先后受史嵩、丁大全、贾似道的迫害,吃尽了直言的苦头,仕途之心早已淡薄,真希望能终老田园,了此残生。故“呜呼”以下第二层情绪低下,语气舒缓,诗风大变。以议论的口吻,直言读书就应隐居田园之中,自己走上仕途实乃一大错误,读书若为了仕途莫若去睡觉!因为现在已看不到太隆(宋太祖的年号)时蒸蒸日上的政治局面,听不到建隆时期的直言进谏(玉音,谓言贵重如玉一般),言外之意,现在是君昏臣佞,政治腐败,与这些人怎能煮酒论事?只有唱唱田家乐了。可见诗人咏叹田园生活,实则是对现实的不满。

《宋诗钞》认为方岳的诗作“主清新,工于镂琢,故刻意入妙,则逸韵横流”。综观全诗,诗作意境清新,格调轻松,读之如闻春雨涔涔,滋润大地;又如小溪叮咚,蜿蜒流淌,令人感到清爽、舒畅。诗人擅于用韵,前十四句,句句为韵,紧针细线,十分密丽,显见为作者有意彷效古人,着意追求一种稚拙古雅的艺术风格,用以题记书斋,十分老道。诗人犹长于修词炼句,以加强诗作的艺术效果。如“鹁鸪唤雨簑笠忙”句,一反鹁鸪啼鸣与悲苦凄凉的联系,而把鹁鸪与春雨联系在一起,一个“唤”字,使整个诗句充满了勃勃生机。深化了主题。再如“煮芹烧笋各有将”句,质朴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见作为一首反映田园生活的乐府诗,此诗应属上乘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