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农家叹》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陆游《农家叹》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陆游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人孰不惮死, 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陆游一生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表现这样主题的作品,《农家叹》即为其一。这首诗写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195),当时作者已七十高龄。由于他晚年长期生活在农村,目睹了农民所遭受的惨重压迫和剥削,基于义愤,他挥笔为之代言,述说其悲惨遭遇,控诉官府恶吏以酷刑逼租的罪行。诗的语调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苦难农民的关切之情。

全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为一层。第一层写农民的艰辛劳动。诗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农民耕作的场所——广袤的田野。山坡岭脊都种满了麦子,河畔塘边也栽上了粳稻,那平原沃土,更不必说。一句话,凡是能够耕种的地方,处处抛洒有农民的汗水。一年四季,他们忙个不停。试想,在那生产工具简陋,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弱的情况下,农民为了收获粮食,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啊!“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两句展现了这一情景,使人读之心颤魂惊。牛的耐劳品格是公认的,然而这位农民的牛,领头已被磨破成疮,疮又恶化露出了骨头,倘不是长时间无休止地拽犁拉车,能致于此吗?农民一向爱惜耕牛,诗人肖立之《春寒叹》中写道: “恃牛为命牛亦冻……昨夜哭牛如哭子。”这位农民的耕牛已经疲病到这种程度,他们在大声喝斥着让它没明没夜地耕作,显然是迫不得已。诗人抓住这一典型细节,突出写牛的疲劳。写牛当然在于衬托人,这比直接写农民如何艰苦、劳累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

第二层写农民渴望平安生活而不可得。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竭力”二字是对上文的精练概括,农民那样艰辛地劳动,为了什么?原来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劳动,换得温饱的生活,能平安度日而已,然而即使这样低微的生活要求,也成了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在腐败的南宋王朝统治之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哪里有太平可言?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已体会到,农民对于生活的前途并不乐观,似乎听到了他们惴惴的心声。“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阵凶暴的敲门声,使这位农民的希望成了泡影。县吏征租是常有的事,他对这种敲门声并不陌生,刚听到时,由吃惊而发问,接着就清醒地作出判断。诗中采用自问自答的句式,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刹那间的心理活动。

第三层写农民受官府严刑威逼,痛苦不堪。南宋统治集团为了换取苟安的局面,每年要向金人进贡大批钱帛, 自身奢糜的生活,也需有巨额的财政支付,而这些都要来自对广大人民的横征暴敛。农民则往往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也难以完成苛重的租税。中所写的农民拼死拼活地劳动,到头来仍未能幸免被抓和坐牢。 “一身入县庭, 日夜穷笞搒。”他受尽了鞭抽棍打之苦,被折磨到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地步,“人孰不惮死, 自计无由生”的哀叹,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绝望和对官府和酷吏的血泪控诉。

第四层写农民受尽凌辱后痛苦的思想斗争。这位农民在官府遭打受刑之后,被放回家。这里千万不可误解是官吏发了善心。因为他们完全懂得,如不放回农民,大田将无人耕种,来年还向谁去催租讨税?离开吮吸农民的血汗,这帮寄生虫还怎么活命呢?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这位农民,回到家中,本想把官府逼租酷打的情形一股脑儿向家人诉说,但是看到迎面而来的父母形容憔悴,步履蹒跚,他的心一下子缩紧了:双亲已被饥饿和悲痛折磨得够苦了,怎忍心再给他们增添伤感?他满腹苦水,欲吐又止。此情此景,令人鼻酸心碎。“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这位农民现在只有一个心愿:能让年迈的父母有饭吃,妻子儿女皆可不顾。这是何等伤心又无可奈何的话语啊!这个心愿比之前边的“所愿乐太平”来已经退却了一大步,但即使如此,也难以实现。一个“傥”字值得品味,傥即“倘”,表示假设口气,说明要父母不挨饿,只是假想而已。试看,一个“竭力事本业”的农民,竟不能养家糊口,这是什么世道呢?诗将这一问题摆到读者面前,任你去思索、回答。这样的结句可谓言有尽、意无穷。

这首诗以典型的情节,塑造了一个封建时代的农民形象。通过他一人的遭遇,反映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辛酸和苦难。因此诗篇不惟在当时有揭露黑暗现实的作用,即使对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文学史上反映农民疾苦的作品很多,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唐末诗人于濆的诗句“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辛苦吟》)就以能深刻反映封建社会种田人缺粮吃的不合理现象而为世人称诵。今读陆诗,觉其思想蕴含更深。诗中的农民,辛勤劳苦非同一般,照理说,吃饱肚子该不成问题,然而收获得多,抵不上租税苛重,终日辛苦劳动,岂但“腹长饥”,连活路都不可得。这里对于封建统治者的揭露,真可谓入木三分。这种艺术效果的取得,应归于作者高超的识力和非凡的构思才能。诗人将社会上习见的现象拈来,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加工,铺陈渲染,使之更集中突出地表达了主题。

全诗以农民的口吻,述说自身痛苦经历与思想活动,语言平易质朴,给人以人真、事真、情真的感受,兼以抒情之笔来叙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