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蔚《苦寒行丁卯冬,入都道上作》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陶蔚《苦寒行丁卯冬,入都道上作》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清]陶蔚

仆夫催我起,起视夜未央。鸡鸣杀残漏,结束心仓皇。篝灯犹在壁,孤光照我床。笼手低鞭怅行路,身未出门足已僵。出门就古道,不见古道唯见霜。霜浓马蹄滑,砂土随风狂。人命岂金石,耐兹途路长。不学灌园住乡里,胡为爱挈风尘装。吐气冻结髭须霜,宿酒不热酸辛肠。君不见,破村老媪尤太苦,晓寒炙火呼卖浆。

《苦寒行》属乐府《相和歌辞》中的《清调曲》,本篇是陶蔚拟旧题所作乐府诗。根据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康熙二十六年,可能是诗人赴召到京师参加纂修《佩文韵府》等书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严冬旅行的辛苦,抒发了一种凄凉悲哀的情绪,从中可以使人领略到世道艰难的喟叹。

“仆夫催我起,起视夜未央。”起句便用顶真格,颇得乐府民歌风韵。“夜未央”,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犹言夜未尽。天还未明,诗人便被仆人唤起,睡意尚浓,却不得不准备登程,一股沮丧之气开始滋生。 “鸡鸣杀残漏,结束心仓皇”以下数句,在匆忙的行途中,严寒难耐,诗人的情绪沿着悲哀的进程一步步移动,终于发出“人命岂金石,耐此途路长”的哀鸣,将一腔“苦寒”的悲愁渲泄出来。其中, “残漏”指漏中水已快滴完,以喻天已将亮。“结束”,意思是打点行装,如杜甫《最能行》“大儿结束随商旅”一句,意思相同。“仓皇”,二字,语意双关。一说鸡鸣五更,天放亮时,而人为赶路,不得不匆匆忙忙打点行装;一则说严冬晓寒,不知是否能忍受得了,想到此,不由人的心情低落,凄凄惶惶。这时,诗人又用景语来代情语:“篝灯犹在壁,孤光照我床”,一片孤寂清苦之景,可见诗人苦寒凄惨之情。“篝灯”,指用竹笼罩着的灯,语见《宋史·陈彭年传》。下面,“笼手低鞭怅行路,身未出门足已僵。出门就古道,不见古道唯见霜。霜浓马蹄滑,砂土随风狂”数句,巧妙地溶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加上顶真格和复沓手法的运用,音韵宛转如珠,有一唱三叹之致。其描绘之情景,犹如温庭筠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马致远之“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而其凄苦之情,过其十倍。所以,面对着如此艰辛的旅程,诗人不觉地想起《古诗十九首》中“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句,哀叹人之生命不如金石之固,何况又遇上这摧人心魄的漫漫长路!

写到此处,诗人若就此收笔,亦不失为佳作,但诗人之悲苦心情一如决堤之水,再难抑止:“不学灌园住乡里,胡为爱挈风尘装。吐气冻结髭须霜,宿酒不热酸辛肠。君不见,破村老媪尤太苦,晓寒炙火呼卖浆”。诗人先是抱怨其万般无奈,只得在严冬抛家上路,然后,以“宿酒不热酸辛肠”抒泄了无限的感慨,这决不单单是对严冬自然现象的喟叹,而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你看,“君不见,破村老媪尤太苦,晓寒炙火呼卖浆”,正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诗人黎明上路,已觉愁苦难忍,而乡村老妇,已开始沿路叫卖,其辛苦更是可想而知。从而,诗人暗示我们:人生如此多艰,多少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忍受这严冬酷寒。诗人个人的悲苦已和穷苦百姓发生了共鸣,诗人所渲泄的哀愁实际也是时代的悲哀,民生多艰,诗人用自己的作品为时代生活做了一幅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