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国殇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刘克庄
官军半夜血战来,平明军中收遗骸。埋时先剥身上甲,标成丛冢高崔嵬。姓名虚挂阵亡籍,家寒无俸孤无泽。呜呼诸将官日穹,岂知万鬼号阴风!
这是一篇缘事而发的乐府诗,它深刻地揭露了南宋末年军队中的黑暗情况。
南宋末年,皇室偏安东南一隅。继受女真贵族不断侵扰之后,蒙古贵族的铁蹄又动地而来,再一次踏碎了南宋小朝的酣梦。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捐身报国,但将非其人。壮士效命疆场,而妻室冻馁内地;诸将军帐恣乐,但官衔不断高升。《国殇行》所揭示的,正是南宋这个腐朽王朝不断地遭受到女真、蒙古贵族的侵略,而终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诗从作战败北、撤军还营写起,起笔便造成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官军半夜血战来,平明军中收遗骸”。宋朝大军出师作战,夜半时分,血战归来;天亮之后,军队清点人数,收葬遗留在战场上的尸体。其中“血战”二字,写出了战斗的激烈,以及战士们奋不顾身、据鞍杀敌的壮烈情景。半夜撤军、平明收尸,从中又透露出撤军的仓猝和狼狈。尽管战士们个个忠烈勇毅,但仍然没有挽回战斗的失利。
何以至此呢?诗篇没有明确写出,却给读者留下了回味和思考的余地,余音袅袅,引人无限遐想。作者在另一首乐府诗《军中乐》中,则从将官在边防前沿的种种劣迹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边防前线,两军对峙,军事指挥部戒备森严,帐门深深,万人守卫,将军们身尊体贵, 从不据鞍统兵,而是深居营帐,只知滥施号令,并且狂傲轻敌他们在军中射糜捕鹿,夜夜狂欢,宴饮达旦,一时兴起,乱赏歌妓。然而,前线浴血奋战的壮士们,受伤之后,连配药医伤的钱都没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如此将帅,何以能够整肃三军!所以,一旦大敌临前,仓皇出兵,势必败北无疑,尽管战士们“血战”不已,也避免不了悲剧的结局。
平日里,战士们防戍关隘,生活清寒;战场上,战士们纵横驰骋,冒死杀敌,临难从容,唯求报国。战士们捐躯之后呢? “埋时先剥身上甲,标成丛冢高崔嵬”。一个“剥字,饱含辛酸之泪。掩埋遗体之前,把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也要“剥”下来,乱坟丛冢,便是他们以后的归宿。战士们为国而死,理应对他们的家室予以优待和抚恤吧,然而,“姓名虚挂阵亡籍,家寒无俸孤无泽。”一个“虚”字,下得何等沉痛。他们虽然为保卫国家,忠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在阵亡士兵的名册上空有个名字而已,他们的贫寒家庭和留下的孤儿,却没有得到任何报酬和抚恤。生前“血战”疆场,死后甲衣也被“剥”去,身在内地的妻儿老小更得不到半点抚恤,只能呼号于寒风之中,流徙街头,乞食偷生。这种悲惨的现实,令勇士们何以瞑目!那边关丛冢之中,埋葬的是一个个不泯的英灵啊!
“呜呼诸将官日穹,岂知万鬼号阳风!”结尾二句,沉痛有力,对比强烈,饱含着诗人对腐朽无能、贪婪淫侈的将帅的谴责,对朝廷腐败昏庸、择将非人的愤慨,和对战士们悲惨遭遇的深深同情。那些军队中的诸位将领,官衔是越来越高了,但是,他们哪里知道死去的战士正在阴风中悲痛地呼号着呢?他们所谓的功勋,正是建立在战士们的累累白骨之上!也正是这些荒淫无耻的将领、以及他们在朝中的支持者和代言人,才断送了无数个战士的性命,直至南宋的半壁江山。
这是一篇饱含血泪的诗作,感情悲愤,沉郁顿挫。诗篇只截取宋军“血战”之后的几个典型画面,深刻而广泛地反映出了南宋末年整个军队的黑暗情况;采取白描手法,不着雕饰,看似纯属客观叙述,但形象鲜明,感情深寓其中,句句含悲,字字凝血,透露出诗人那不可遏止的激愤之情,今日读来,犹觉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