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正宫]鹦鹉曲·处士虚名|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冯子振·[正宫] 鹦鹉曲

冯子振

处士虚名

高人谁恋朝中位,自古便有个巢父。子陵滩钓得虚名,几度桐江春雨。[幺] 睡神仙别有陈抟,拂袖华山归去,漫纷纷少室终南,怎不是神仙隐处。

【鉴赏】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对祖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乃是儒道两家。儒家宣扬仁义礼智信五德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有利于封建统治,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流风所被,二千年来,官方总是打着儒家的旗号,并斥与其不合者为“异端”。

道家正是对儒教持一种反面态度的异端。自老子起便提出 “绝仁弃义”、“绝圣弃智”,庄子也明白地表示不接受封建统治者所给予自己相位的枷锁,“宁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追求独立的人格,主张摆脱所有的束缚与限制而“逍遥游”。建立在阶级对立基础上的封建统治,有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 现实中存在有许多不合理的、荒谬的事物。道家学说则成为蔑视这种封建统治秩序的人们的思想武器,在他们看来樵子、渔父、农夫这种身份, 自劳自食, “天子不得臣, 诸侯不得友”,双手没有血腥, 心灵一片洁净,世事随我冷眼旁观,山水任我遨游。于是,混迹于渔父、樵子,隐于山林之中的人士,代不乏人。冯子振对这些人物作了一系列的描述,这首 《处士虚名》便举了三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隐士。

巢父: 据传尧要让帝位于许由,于是许由逃到颍水边、箕山下隐居起来;尧便退而求其次,请他当九州长,许由听了此话,感到污了自己耳朵,就到颍水中去洗,恰巧碰到巢父牵牛饮水,问许由为什么洗耳,许由告诉他以后,他立即把牛牵到上游去饮,并说: 你若居于人迹不到的高岸深谷,谁能见到你;偏要四处游荡,使名声传于四方,因此惹出这些麻烦,又到这儿来把水都洗脏了,影响我饮牛。

子陵: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曾一同游学,后来刘秀扫平群雄,立为东汉光武帝,忆起了这位颇有能耐的老同学,但又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便派人四出查访。有人回报: 桐江上有位披着羊裘的钓叟,行迹异于常人。刘秀便把他接来,果然是严光,便要授他为谏议大夫。他拒不接受,坚持要回到风景如画的桐江富春山下,仍旧披着羊裘垂钓。刘秀拗他不过,只得随他去。后人称其地为严陵台。

陈抟: 字图南。更是一位颇有神秘气味的人物。后唐明宗李嗣源长兴中,没有考中进士,便再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隐于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每日只饮儿杯酒,达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与少华石室,经常睡卧百余日,所以称他为睡神仙。后周世宗柴荣闻其名,请到宫中月余,向他求教修仙之术,他回答说: 陛下应把精神放在治理国家上,何必留心仙术。柴荣又要封他为谏议大夫,回辞不受,放还山。宋太宗时,陈抟感到历五代战乱,幸而见天下太平,于是到京城朝觐,宋太宗对他相当礼敬,称他“抱道山中,洗心物外,养太素浩然之气”,赐号希夷先生。他在宫中呆了没多久,仍然回到隐居的地方,过他的闲适生活。著名的太极图,便是由他传于世,另有 《指玄篇》、《钓谭集》 等著作,对尔后学术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虽是隐士,可是还隐得不深,以至于流名于后世。此名要之何用,冯子振称之为虚名,陆游道: “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至巢由错到今。” 看来,连虚名这种水分都没有的才算是地道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