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中·[双调]清江引|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刘时中·[双调] 清江引

刘时中

春光荏苒如梦蝶,春去繁华歇。风雨两无情,庭院三更夜,明日落红多去也。

【鉴赏】 春天好不容易从漫长的寒冬脱胎而来,枯黄了一冬的草地开始泛绿,光秃秃的树枝也开始抽芽,风也渐渐“吹面不寒” 了。花是怎么一点点开的,草是怎么一点点绿的,人们并不关心。突然有一天无意中瞥见窗外的繁花萎落一地,印象了一冬的枯树却已绿阴如盖,这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春光荏苒如梦蝶。

作者的惆怅是循着怎样的路径产生的呢?他漫步在三更夜的庭院,耳中灌满无情摧折繁花的风声雨声,聆听着春天离去的脚步,推想着次日落花满地的情景,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不久前还繁花似锦,怎么眨眼间便百花凋零呢?进而迷惘: 难道说先前的百花盛开是一场梦?还是说眼前繁花骤落的凄凉景况是在梦境中?作者感觉自己陷入了庄周的怪圈。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醒来后又怀疑自己是蝴蝶所化,自己走坐行止都是蝴蝶在梦中。既然自己不过是一只蝴蝶,那么这人生又算什么呢?整个一场蝴蝶梦罢了。所以庄周梦蝶便常被人用来比喻人生的虚幻。这里用来感叹春光的流逝。

风雨本无情,但这风雨似乎又有情,它用自己的无情衬出作者的情深。一个痛不欲生的人对着春景只会发出 “春花秋月何时了” 的悲号,只有热爱生命欲有所作为的人才会为时光的飞逝、岁月的蹉跎而惋惜。

其实这也只是古代文人的多情而已。不知是我们现代人的感情已变得粗疏浅淡,还是因为古人细腻的笔触已将春花秋月在人类心中的印记描摹殆尽。就这首曲所写的情景来说,它充其量不过是我们一刹那的恍惚和闪念,那惆怅的情绪、凄凉的感怀,往往在还未成型的瞬间,便被如潮的俗务或混沌的杂念占据,这时候,除了投身生活,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