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这是一首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咏史小令。历代文人写下了大量有关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诗文,白居易的《长恨歌》即其中的著名作品。虽然白居易对李、杨荒淫奢侈的生活有所揭露,对其造成的恶果也有所指责,但对李、杨之间的感情又写得十分真挚深沉。马致远的《马嵬坡》却观点鲜明,立论更稳,他把误国的责任全部归给杨贵妃和唐明皇,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他们两人。“马嵬坡”,在陕西兴平西,是杨贵妃自缢的地方。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写杨贵妃的美貌及唐明皇对她的宠爱。“睡海棠”,比喻贵妃的美。《太真外传》曰:“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抚掖而至。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后来人们就用海棠春睡比喻贵妃。“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极写明皇对贵妃之爱,“恨不得”三字,刻画出明皇重色的心理状态。
“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这四句是说安禄山爱慕杨贵妃,因此起而叛乱,造成中原的祸患;倘若不是由于杨玉环引起安禄山造反,那就不会发生安史之乱这场全国性的大灾难,唐玄宗也不必经蜀道去避难了。“霓裳”,指霓裳羽衣曲,代指杨贵妃。这里,作者表面把造成祸乱的责任归给杨贵妃,但是实质上还是指向唐朝统治阶级的。贵妃所以得宠,罪责在“汉皇重色思倾国”,“恨不得明皇掌中看”。统治者荒淫无耻,祸国殃民,一个受宠爱的女子是不能承担全部责任的。诗人写此曲的目的,是要统治者引起警惕,防微杜渐,不要因贪色而毁了江山。
这首小令,可分为两部分。前三句写杨贵妃,极写其娇艳美貌、容姿动人,富于魅力,是为了反衬唐明皇的贪色。后四句是议论,从杨贵妃到安禄山、到唐明皇,批判的锋芒指向最高统治集团。作者把前后两部分有机地相结合,描写生动,议论警策,主题鲜明。全曲仅36字,即把安史之乱、李杨关系生动形象反映出来,一气呵成,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