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旧友》诗文原文与赏析

《遇旧友》言情赠友诗歌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战乱打破了人世间一切稳定的生活秩序,造成众多亲朋故交的睽离。烽火中人的生命如秋风里的黄叶,一朝分袂也许就是永诀。唯其如此,战乱才浓缩了人际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倘或偶然遇到曾志趣相投的故旧,该会是怎样一番悲喜交迸的情景呢? 诗题 “遇旧友”告诉我们,这首五言律诗摄取的正是这样一组镜头。至于这 “旧友”是谁,却并不重要。

首联紧扣诗题的 “遇” 字。“已过才追问”,起句简洁省净,直接切入路遇的特定情境。沈德潜评此诗说: “起语得神,与 ‘乍见翻疑梦’ 同妙。”但同妙却并不同工。“乍见翻疑梦”写一照面的心理活动,是凝定的场景。“已过才追问”写的是 “乍见”后的动作反应,是流动的过程。两句都表现久失消息,不期而遇的疑惑。前者直接道出,是在确认前提下的不敢相信; 后者通过“追问” 的动作蕴含其中: 恍然面熟,又犹疑不定,需 “追问” 才能确认。故下句 “相看是故人”递接而来。上前仔细打量,原来真的是老朋友。两句一纵一收,覆遮了题目。既然是 “故人”,如何竟过而不识,需 “追问”确认呢?次联宕开一步,作了回答: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乱离”指明末清初的战争,这两字是关键,提供了 “遇旧友” 的背景。动乱中分离之后再无地相见,即偶或传来的消息也苦于难辨真假。可以想见,频年兵戈,人的死伤误传比比皆是。后面 “惊魂”两字暗示,也许这些消息里就有对方遇难的传说。正是这 “苦难真” 的传言,才使作者有 “已过才追问” 的行为。动乱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但作者仍多方探问对方情况,一个 “苦”字所包含的执著认真,道出两人情谊的深厚。下句 “拭眼惊魂定” 中的 “拭眼”有两重含义:一是擦去眼泪。意外的相逢令人无比激动,泪水禁不住模糊了眼睛,所以要“拭”去; 二是揉揉眼睛,再仔细相看的意思。前面虽经过“相看是故人” 的确认,但这乱世际遇还是太偶然,太意外,理智已经接受,感情上还未适应,潜意识中尚乍信还疑,所以不自觉地要“拭眼”重认。这里,一个简单的动作,正外现了内心情感和意识的双重波澜。擦净朦胧泪眼,望着眼前旧友,才彻底安下心来,所以说“惊魂定” 。随后自然是庆幸,喜悦,而且也不能总立在路边,自然须寻处酒肆,“衔杯笑语频”了。这两句写喜极而悲、悲喜交加的情志极为生动。乱世重逢的旧友该有多少苦辣辛酸的遭际互相倾吐,一次偶遇的“衔杯” 又如何能尽偿别后的相思,况且一旦分袂,谁又能保证不会再度失去对方呢? “移家就吾住”,作者不由分说,要对方索性移家与自己同住,难舍难分,正是情重义重的体现。“白首两遗民”,末句一扬。清王朝建立后,从明朝过来的许多人不仕清朝,称为“遗民”。本诗作于清顺治七年(1650) ,此时作者尚未被迫出仕,故以遗民自居。“白首两遗民”道出两人坚守民族气节的共同情操,这样就使他们的友情不仅限于个人私交,而向具有崇高感的道义原则升华。“两遗民”的“两” 字实指外,更别有深意。战乱中有多少旧侣亲朋死于刀兵,又有多少前朝文臣武将摇变为新朝权贵,而他们两人幸存于劫后,激励以志节,那同气相求的友情便格外地弥足珍贵。

这首诗抓取动乱背景中的偶然际遇,以简洁明快的语句,通过一系列动作刻画,生动地传达了旧友重逢的复杂情怀。全诗一气贯注,自然流走,意蕴醇厚隽永,极富盛唐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