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五台山》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顾炎武《五台山》清、近代山水鉴赏

顾炎武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五台山在今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通鉴》史炤释文引《华严经》疏说它“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这五台自中台发脉,向四方延伸。北台最高,约三千多米。东、西、南、北四台距中台或十五里、或二十里、或四十里不等,最远的是南台,距中台五十里。有佛寺十余处,大者五六,皆在谷中。据顾炎武考证,“五台在汉为虑虒县,而山之名始见于齐,其佛寺之建,当在后魏之时”,“至《唐书·王缙传》,始言五台山有金阁寺……缙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今台山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于是此山名闻外夷”,把五台山的自隐而显,勾画了一个轮廓。

这诗题名为“五台山”,而意不在写五台山的风光,而是借五台山的地势抒发议论。第 一句“东临真定北云中”就是写五台山地位的。它居高临下,东边正对着真定。真定本汉县,武帝元鼎四年置真定国,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它北边则是云中,从战国赵武灵王置郡,至唐代天宝元年复置云中郡,有近 一千年的历史了。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五台山的这个地位有什么重要性?诗的第二句告诉人们: “盘薄幽并 一气通”。原来真定虽属冀州,但它紧挨着幽州,如它北边的代郡就属幽州,而云中郡属于并州。《汉书·地理志》说: “周既克殷,监于二代而损益之,定官分职,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幽、并二州关系密切如此。而且在历史上此二州还是北捍夷狄的前哨。《隋书·地理志》说: “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梁简文帝《雁门太守行》:“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浑身是胆”的蜀汉大将赵云即是常山真定人。所以诗的第二句就是讴歌充塞于天地间的幽并健儿的好勇任侠之气。“盘薄”即磅礴,广大貌,这里有充满的意思。

三、四句补充第 二句且转出新意,“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是说,对付敌人只有 一个办法,那就是“打”! 单纯寄希望于感化,盲目相信敌人会弃恶从善,是错误的。第三句用了一个典故:“(赵)简子乃告诸子曰: ‘吾藏宝符于常山之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卹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 “奏之。’毋卹曰: ‘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卹果贤。”(《史记·赵世家》)意谓可利用常山的地势来取代国。后来李德裕《论维州奏》说:“常山临代,为全赵之宝符; 河西绝羌,断匈奴之右臂”,论定赵国攻取代国对全赵的意义,从而也就懂得了“宝符”的含意。第四句的“参礼” 是参拜行礼,“化人宫”指佛寺,是佛教感化人、教人从善之所。《法华经·方便品》说: “从佛受化”,“化 一切众生,令入佛道”。那么“不须参礼化人宫”正是承接上句,捍卫国家的宝符是登山据险却敌,佛寺里是没有宝符,没有却敌的秘诀的。这句诗用 “化人宫”还照应了题面“五台山”,因为这里有佛寺。

仅仅二十八个字的小诗,咏古迹,却翻出这样 一片大道理,既深刻,又精炼,的确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