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达善《黔灵山看梅》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吴达善《黔灵山看梅》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吴达善

遮道苍松翠欲流,竹林茅屋半山幽。

个中清趣谁消受?袖得梅花过岭头。

黔灵山位于贵阳市西北隅,为黔中名胜。此诗题为“看梅”,前两句却均不言及梅花,而是先写苍松翠竹。时令虽在严冬,但眼前所见,苍松依然浓荫覆道,翠色欲滴; 竹林也照样蓊蓊郁郁,掩映着半山茅屋,景致十分清幽。这两句写出途中山景。山景固佳,然不免使人纳闷: 一首七言绝句,已去一半篇幅,而梅花尚无踪影,这岂不有些离题?细思之下,不禁恍然大悟: 松、竹、梅,人称“岁寒三友”,诗人用心,当在利用这一为人熟知的形象,引起读者作连类相及的联想。这里明写松竹,渲染气氛,且兼暗出梅花,引发下文。

下面应该写到梅花了吧?可是诗人又不正面写来,而是故作一问:“个中清趣谁消受?”此一问中矜夸炫耀的意味甚浓,意即 “得享个中清趣者,舍我其谁?” 活现出诗人怡然陶醉、得意忘情的神态。“个中清趣”,即指诗人于观赏梅花中所引起的种种审美感受。第四句“袖得梅花过岭头”,诗人以跳跃的笔法,略去对赏花过程的具体描绘,直接写出折梅归返的最后环节。“袖得”二字表现出对梅花珍惜爱护,小心翼翼之貌; “过岭头”,则言翻山越岭,步履轻快,见出心情之欢愉。这后两句中,诗人自入画图,通过诗人反映出来的浓郁的情趣,尽情赞颂了梅花之美。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诗人或写苍松翠竹,或写赏花之人,就是不直接落笔于梅花,而妙在不写梅花,却又处处是梅花身影。历代吟咏梅花之作甚多,其中名篇警句更常为人们熟悉传诵。此诗避实就虚,不落窠臼,诱人想象,可谓构思精巧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