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逊《暮春吟》金、元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马桂逊《暮春吟》金、元山水诗鉴赏

马桂逊

青山去郭六七里,绿树拂檐三两家。

山静冲寒幽鸟起,金樱藤上有残花

马桂逊在元末动乱之际,隐居白石村。这首小诗描绘了隐居之所的幽静和作者的恬适心情。

诗的头两句就颇有隐士风韵。你看,居所离城不远,只有“六七里”,这不是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风度吗?离城不远,却是在“青山”;人户不多,只有“两三家”。这里并不荒僻,有“绿树拂檐”、“青山”陪衬。这又是陶渊明笔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式的景象。诗中以“六七里”“三两家”叙事写景,情致活泼,诗味醇浓,活脱脱地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神情。

三、四句描写山中的具体景物。由于诗人的悠闲,对景物的观察也显得格外细致、从容。春山宁静空阔,略觉薄寒,幽栖的山鸟自由自在地飞起,从这儿落到那儿,显得十分安闲。晚春时分,百花凋落,但金樱藤上还点缀着残花,可见山中花开花落的自然。这两句有声有色,意境幽静闲谈。“山静冲寒”是山中的气氛,“幽鸟”是山中之鸟,“金樱”是山中野花,因其在山中,才有了那份自由和自然。诗人由此一定领悟到人生处世的道理。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四句诗,一句一景,而一以贯之的正是诗中没有出现、而在诗意之中的那个暮春吟咏的诗人。头两句描写隐居之所的位置、景象,诗人的情绪陶然而自足。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的变换,山中的幽鸟、金樱藤上的残花,与诗人远祸全身的思想一拍即合,他不是怜鸟伤春,而是从这些景物中获得了幽居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