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嘉陵》唐山水诗鉴赏
郑谷
细雨湿萋萋,人稀江日西。
春愁肠已断,不在子规啼。
诗题“嘉陵”,指嘉陵江,源出陕西凤县嘉陵谷,至四川重庆入长江。这首诗描写嘉陵江边春日黄昏的凄迷景色,抒发作者流落异乡的哀愁。要深入体味其中情感的内涵,须对写作背景作一简略介绍。唐僖宗广明元年(880)春,郑谷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年底黄巢农民军攻破京城,郑谷逃向西南,先到兴州(今陕西略阳),次年春沿嘉陵江流浪,之后向西去成都居留,滞居巴蜀前后达六年多。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蒿目时艰、感伤身世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从兴州沿水路南下的那个春天写的。嘉陵江流域是巴蜀一带著名的山青水秀的风景游览区,可是在身处乱世、羁旅他乡而前途未卜的诗人眼中,自然风光只能增加心中的忧愁而已。因而诗的前两句并不留意于山形水态,而只把摄影的镜头对准那撩人愁绪的绵绵细雨,和那雾霭之中半明半暗沉沉西下的江边落日。萋萋,本指春草茂盛的样子,这里即代指春草。以春草喻愁,是古人常技,宋词即有“离愁渐远渐无穷,绵绵不尽如春草”的名句。这里虽然先是写景,尚未言愁,但绵绵细雨打湿无边春草的凄迷境界,实已喻示了愁怀的浩渺无垠。次句以简笔勾画出行人稀少和夕阳西下的背景,来加重这凄暗的氛围,其意略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之 “江晚正愁予”,只不过辛词为主观感情之直抒,而郑谷则以人稀日落的自然之景作暗示而已。这两个写景句的优长不但在于以特定的景色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特定的心境,而且还在于声情与辞情相称。试看十个字中,除了 “人”、“江”二字外,其余八个字均是发音为齐齿呼或撮口呼的字,诵读起来给人以声调沉细凄怆的感受,加浓了抒情的气氛。不过此诗的警句还应推 “春愁肠已断,不在子规啼”二句。它的妙处在于不假外物,而自然真率地把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感情直接传送给了读者。子规,又名杜宇,即杜鹃。它的叫声十分凄厉,象是说“不如归去”,这最能触发他乡游子的怀归之情。古代无数诗人都喜欢描写子规的叫声引动愁怀这样一个细节。郑谷自己的《游蜀》一诗也说过:“唯应杜宇起春愁”。可是在这首诗里,他却出人意表地这样反说: 我自己本来就愁得肠断了,并不是子规的啼叫才牵动我的情绪的! 这就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把自己失意漂泊以来满腹的家国身世之悲和盘托出了。
郑谷诗的主导风格是轻巧清快,这一首却沉郁凄婉,令人读之低徊欲绝,由此亦可证实任何作家的创作风格决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环境的改移与心绪的变化而不断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