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水涨,冲崩潼河石梁及北水门,河道东徙,时余家居,赋此记事》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南山水涨,冲崩潼河石梁及北水门,河道东徙,时余家居,赋此记事》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仲夏山雨涉,翻涛壑势洸

潼津诸流会,暴涨溢舆梁

驱奔轻巨石,沦荡漱崇冈

深底成堆阜,通衢化浩洋

镇楼失雄壮,冲澲入池隍

青疏艺数亩(11),餐食资圃场(12)

弥漫皆沙砾(13),何以充藜肠(14)

登高一聘望(15),两岸旷溪长(16)

洪河无蔽隔(17),误视作池塘(18)

切怀江海兴(19),临眺觉神扬(20)

无用忧昏垫(21),携友且倘徉(22)





[注释]

①仲夏:夏季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涉 流入。

②壑: 山沟。洸(huǎng):大水汹涌的样子。

③潼津: 潼河。诸流:指潼河沿途容纳的秦岭山脉其它峪谷的河流,即潼河的支河。

④溢:漫过。舆梁:可以通车的桥梁,即诗题中潼河上的“石梁”。

⑤这一句大意说,山洪冲移巨石,觉得巨石很轻。

⑥沦荡:冲去淹没。漱 冲刷。崇冈: 高高的山冈。

⑦深底:指原来潼河的河道。阜:高地。此句是说,潼关河道因山石淤积而成为高地。

⑧通衢: 四通八达的大道。此句是说,昔日的大道,现在却成了河道,变成一片汪洋了。

⑨镇楼:即北水关楼。

⑩澲(yè):挡水的木板。池隍:城池,即城外的护城壕沟,有水叫池,无水叫隍。此句是说,北关的挡水大板被洪水冲到了护城河里边。

(11)疏: 通 “蔬”,蔬菜。艺: 指管理务做得非常好。

(12)圃场: 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此指上句的数亩蔬菜地。这句是说,人们吃菜靠的就是这几亩菜园。

(13)弥漫: 淤漫。砾: 小石头。

(14)何以: 以何,凭什么。藜肠:指吃粗劣食物的肚子。藜: 草名,初生时可以食用。此句是说,又凭什么来充填老百姓的肚子呢?

(15)聘望: 纵目极望。

(16)旷溪:很宽的溪流。此句是说,山洪过后,两边岸上仍有很宽很长的水流。

(17)洪河: 黄河。

(18)“洪河”两句是说黄河与潼河连成了一片,中间没有什么隔离之物,我把它错当成了池塘。

(19)切怀:深切担忧。此句是说,我深深担忧黄河暴涨泛滥。

(20)此句是说,亲临远望后倒觉得轻松了许多。

(21)昏垫:指垫土治水的办法。《山海经·海内经》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部。”《尚书》曰:“禹曰:‘洪水滔天,下民昏垫。’” 孔安国注曰:“言下民昏瞀垫溺,皆困水实也。”此句是说,要振奋精神,不要被灾情吓倒而束手无策。

(22)携友: 携同友人。倘徉: 来回地走动,即走来走去。



【题解】

此诗选自 《潼关卫志·艺文志》。南山:潼关南面的秦岭山脉。潼河: 发源于潼关南面秦岭山脉的西潼峪,沿途汇集诸峪山溪后南北经明清潼关故城流入黄河。石梁:石桥。北水门: 潼河流经潼关城的出口,建有水关楼,北水关楼曾取名为 “镇河”。河道: 指潼河河道。赋: 赋诗。



【简析】

此诗平铺直叙,采用白描手法,真实地记叙了明朝时潼关某年农历五月发生的一次潼河水患,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灾后生活的担忧。开头至 “何以充藜肠” 十四句,描写这次潼河暴涨成灾的经过和灾情。最后八句记叙诗人灾后的临水视察,他希望人们能振奋精神,设法补救。这首诗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潼河水患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