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潼关渡河》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平源莽千里①,到此忽嵯峨②。
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③。
崤函罗半壁④,秦晋界长河⑤。
为趁斜阳渡⑥,高吟击楫歌⑦。
[注释]
①平原: 指关中平原。
②嵯峨:高峻险要的样子。
③坠窝: 下陷为洼处。
④崤(xiáo) 函:崤山和函谷,均在潼关东面,都以险要著称。崤山分为东崤和西崤,“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绝险不异东崤” (《元和郡县图志》)。函谷亦 “实为天险”。参见前李世民《入潼关》注①。罗:罗列。半壁: 半边。此句说天险崤山和函谷罗列在潼关的东面。
⑤长河: 黄河。秦晋两地以黄河为界。此言潼关北面有天险黄河,将秦晋分开。
⑥斜阳: 夕阳。
⑦击楫歌:咏祖逖中流击楫故事。东晋时北方为五胡所占,豫州刺史奋威将军祖逖亲自率兵北伐,渡长江时,他中流击楫宣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晋书·祖逖传》)楫: 船桨。作者在此以表示自己欲澄清天下的雄心壮志。
【题解】
此诗选自《谭嗣同全集》。清德宗光绪十五年(1889),谭嗣同省父抵达兰州后,即与其二哥谭嗣襄赴北京应试。他出潼关渡黄河北行时,便作了这首诗。
【简析】
这首五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出潼关渡黄河时的感受,由关中平原写到关隘山势,由关道河壁写到黄河泛舟,由写所见所为到写情志怀抱,描写对象多彩多姿情态各异。景象浑弘,风格雄健慷慨。最后两句用典和写实巧妙结合,有力地抒发了作者的高远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