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回关登津楼暮望(五首选四)》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乱后回关登津楼暮望(五首选四)》原文|题解|注释|简析

其一



天险重关控雍疆,岩城崇堞锁金汤

大河中断分秦晋,绝塞东连历汉唐。

百年蓬蒿埋故垒,千年烽火照沙场

谯楼日暮钟声起,衰草离离野雾黄





【题解】

此组诗选自《潼关卫志·艺文志》。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一首,诗题下注有“乙未”二字,当作于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津楼:潼关关楼。



[注释]


①雍:雍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省、甘肃省的大部分和青海省的小部分地区。

②岩城:山城,明清潼关古城的东、南两面城墙顺山势蜿蜒起伏,盘踞在山上。崇:高。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金汤:即“金城汤池”,用金的坚硬比喻关城的坚固,用汤的灼热比喻城池的不可接近,此处指固若金汤的潼关。

③春秋时,秦晋两国曾以黄河为界。

④沙场:战场。

⑤谯楼:古代用以嘹望报警的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此处指潼关古城的西城门楼。

⑥离离:繁盛的样子。

【简析】

这首诗写出了潼关的雄险、地理形势特点和悠久的历史,多从眼前景物写起,想象丰富,意境鲜明。结尾一联,听觉和视觉并用,意犹未尽,耐人品味。



其 二



凤凰山上日无晖,血满长壕溅铁衣

东郭不闻金鼓震,西郊空有羽书飞

千家野哭人离塞,十月霜寒夜破围。

最痛忠魂殉社稷,尸残马革未能归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三首。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场劫乱后回潼关登上关楼眺望所写,描写了战后潼关残破血腥、人烟稀少的景象,对殉国将士表示了深切的哀悼。风格沉郁凄凉,伤痛之中含有悲壮。



[注释]

①凤凰山:在潼关城内西南方。晖: 阳光。

②铁衣: 战衣。

③羽书: 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④殉: 为了某种目的而死。社稷: 国家。

⑤尸残马革: 谓战死沙场。与“马革裹尸” 意近。革: 兽皮。



其 三



百年文物豪华地,废苑荒台寂寞秋

客子无家依古寺,故人何处旁林丘。

黄沙壁垒悲残戍,绿柳河桥忆旧游。

永夜柝声听不寐,五更尽角起山楼





[注释]

①豪华: 繁华。

②苑: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

③客子:诗人自谓。

④壁垒: 军营围墙,此指关城城墙。戍:营垒,城堡。

⑤永夜:彻夜。柝声: 巡夜打更的梆子声。寐: 睡。

⑥角:号角声。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四首。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潼关遭受了一场劫乱后文物亭台和房舍严重毁坏,人们无家可归,整夜柝声响彻不绝的残破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无限哀伤。



其 四



花落荒城依旧春,燕归无复旧时人

朱门破壁留残照,白昼飞沙起战尘。

几岁烽烟迁岸谷,数家茅店市河滨

疮痍满目生愁惨,山麓渔樵自结邻





【题解】

此诗为五首中的第五首。



[注释]

①无复:不再有。

②朱门:富贵人家。残照:落山时的阳光。

③烽烟:指战火。

④市:作动词,当凑成街市讲。滨:水边。

⑤疮痍: 创伤,比喻老百姓的疾苦。

⑥山麓:山脚下。渔樵:渔人樵夫,打鱼和打柴的人。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经过一场劫乱后潼关荒芜残破、人烟稀少、面目全非的惨状,大有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