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王羲之传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李世民《王羲之传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书契之兴2,肇乎中古3,绳文鸟迹4,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5,舒笺点翰6,争相夸尚7,竞其工拙8。伯英临池之妙9无复余踪10;师宜悬帐之奇11,罕有遗迹。逮于钟、王以降12,略可言焉。钟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13,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14,分疏密15,霞舒云卷,无所间然16。但其体则古而不今17,字则长而逾制18,语其大量19,以此为瑕20。献之虽有父风21,殊非新巧22。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23;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24。其枯树也,虽槎蘖而无屈伸25;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26。兼斯二者,故翰墨之病欤27!子云近出28,擅名江表29,然仅得成书30,无丈夫之气31,行行若萦春蚓32,字字如绾秋蛇33;卧王蒙于纸中34,坐徐偃于笔下35;虽秃千兔之翰36,聚无一毫之筋37;穷万谷之皮38,敛无半分之骨39;以兹播美40,非其滥名邪41!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42,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43,裁成之妙44,烟靠露结45,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46,势如斜而反正47。玩之不觉为倦48,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49,此人而已50。其余区区之类51,何足论哉!

【注释】 1本篇是李世民专为《晋书·王羲之传》而作,缘于他酷好王羲之书法,借此传论以表推崇之意。 2书契:代指文字。《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契,刻。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契文,简称契。 3肇(zhao召):肇端,开始。中古:此处当指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说文叙》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按: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仓颉当是一位汇集和整理文字的人。 4绳文鸟迹:指结绳记事与仿鸟兽之迹的原始文字。 5末代:犹言“末世”,当指商、周以下。去朴归华:舍弃了质朴、粗陋的原始书法而向着华美的方面发展。 6舒笺:铺纸。点翰:指运笔写字。点,挥动;翰,毛笔。 7夸尚:夸耀、推崇。 8工拙:工巧与拙劣,此处指书法的美丑。 9伯英:即张芝,后汉酒泉(今属甘肃)人,著名书法家。 10余踪:遗迹。 11师宜:即师宜官,后汉南阳(今属河南)人,书法家。 12钟、王:指钟繇、王羲之。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长社(治所在今河南长葛东)人,官至太傅,封定陵侯。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晋代会稽(今属浙江)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13迥绝:高超绝异。迥,远。 14纤浓:指笔画的粗细浓淡。 15疏密:指字体的结构稀密。 16无所间然:意谓没有什么缺憾。间,间杂。 17古而不今:意谓钟繇书体保守古人成法较多,《书断·列传第一》称其“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18长而逾制:意谓钟繇书体采取横势,其长度不合王羲之书体采取纵势之制。李世民崇王抑钟,故称钟书逾制。 19大量:大概。 20瑕:玉上面的斑点,引申为缺点。 21献之:即王献之,字子敬,羲之子,书法家。 22殊:很,非常。 23隆冬:严冬,深冬。 24严家:指对人刻薄的家庭。饿隶:饥饿的奴仆。 25槎蘖(chanie 查涅):树木的根株,即树桩。 26羁赢(jilei 机雷):拘束而瘦弱。 27翰墨:笔墨,此处指书法。病:毛病。缺点。 28子云:即萧子云,字景乔,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官至国子祭酒。《南史·萧子云传》:“子云善草隶,为时楷法,自云善效钟元常、王逸少而微变字体。其书迹雅为武帝所重,帝尝论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 29 擅名:有名。擅,拥有,据有。江表:即指江南(长江以南)。 30 成书:写成字。 31 丈夫气:男子气概,喻笔力刚劲。 32 春蚓:春天的蚯蚓。 33 绾(wan宛):盘绕打结。秋蛇:与上面的“春蚓”一样,均喻书法缺少骨力。 34 王蒙:字仲祖,晋代晋阳(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人。少时放荡不羁,中年以后克已励行,善书画,美姿容,性清约,有风流美誉。此外比喻萧子云书法有如王蒙姿容韶秀,而无丈夫气。 35 徐偃:黄庭坚《林为之送笔戏赠》诗云:“张鼎徒有表,徐偃元无骨。”任渊注:“《后汉书·东夷传》注云:《博物志》曰: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于水滨。孤独母有犬名鹄仓,持所弃卵,衔以归母,母覆暖之,遂成小儿,生而偃,故以为名。《尸子》曰:偃王有筋而无骨,故曰偃也。”此处喻指萧子云书法有筋无骨。 36 秃:指笔毛写秃了。千兔之翰:上千只兔子的毛所制的笔,极言用笔之多。 37无一毫之筋:没有一笔见到字的筋。 38 万谷(gu骨)之皮:指成株谷树的皮所制的纸。谷,落叶乔木,树皮纤维可以造纸。 39 敛:收集。40 播美:传播美名。 41 滥名:虚名。 42 篆素:篆书于素,指书法。 43 点曳:点画。 44 裁成:剪裁而成,此指书法的结构布白。45 烟霏:烟雾很浓。 46 翥(zhu住):飞翔。蟠(pan盘):蟠曲,与“盘曲”义同,曲折环绕的意思。 47 势如斜而反正:字体略取斜势反而显得稳正。胡小石《书艺略论·论欹正》:“后世结体尚平正,至清代之殿体书而极。然是书之厄运,今谈者犹病之。古则不然。周书如《盂鼎》、《毛公鼎》之类,势多倾左;《散氏盘》独倾右,自树一帜。北朝诸刻,如《龙门造象》、《张猛龙》、《贾使君》、《刁遵》、《崔敬邕》等皆倾左;《马鸣寺》尤甚。唐欧书倾左亦特甚。然观者仍觉其正,无不安之感。盖结体以得重心为最要,论书者所举横平竖直者,平不必如水平,虽斜变平;直不如绳之直,虽曲亦直。唐太宗赞王羲之书所云‘似欹反正’者,即得重心之谓也。”48 玩:赏玩。 49 手追:用手追摹,即临摹书帖。 50此人而已:意谓仅此一人而已。 51 区区:微小。

【今译】 文字的产生,开始于中古黄帝时代,当时那些结绳记事和摹仿鸟兽之迹的原始文字,实在很不中看。商周以后,人们舍弃古朴的书法,极力追求华美的文字。大家铺纸运笔,争着以字体的华丽相标榜,以笔画的美丑相竞赛。张芝临池习书,十分精妙,可惜没有书帖保留下来;师宜官悬帐之书,非常奇特,可惜至今却遗迹无存。到了钟繇、王羲之以后,书坛略有一些名家值得评论。钟繇虽然一时负有盛名’,他的书法也的确高超绝异,但要说他尽善尽美,或许还有怀疑。至于说他笔画的粗细浓淡,字体的结构疏密,则有如霞飞云卷,毫无缺憾。不过,他的书法守古多而要创新少,字体采取横势,长度超过了标准。大抵而言,这就是他的缺点。王献之虽然具有他父亲的书风,但其书法很不新巧。看他字形的疏散瘦弱,恰象深冬的枯树一般;再看他的笔画过分拘束,犹如刻薄家庭饥饿的奴仆一样。说他的字形象枯树,虽然直如木桩,却没有伸缩的弹性;说他的笔画象饥饿的奴仆,是说他拘谨瘦弱,而一点也不自由奔放。兼有这两方面的不足,所以说他的书法有毛病啊!萧子云出于近代,在江南很有声名,但他的书法只能说写得成字,没有一点男子汉的刚劲气势,一行一行就象春天的蚯蚓萦绕,一字一字恰如秋天的长蛇盘结。这种书体象王蒙那样姿容韶秀丽无男子气,象徐偃那样有筋而无骨,使他写秃上千只兔子毛制成的笔,聚集所写的字也没有一笔能见到字的筋;即使他写尽上万株谷树皮制成的纸,收拢所写的字也没有半分能见到字的骨。凭着这样的书法来扬名显声,岂不成了虚名吗!以上这几位书法家,都是名声超过了他们的实际。所以广泛考察一古今书坛,研习书法最为精妙,达到尽善尽美,只有王羲之一人啊!细观他的书法点画精工,布局巧妙,有如烟浓露结,笔形似断而实连;又象凤飞龙绕,字体似斜而实正。把玩它不觉厌倦,观赏它不识端绪,心中仰慕,手上临摹,我只是推崇王羲之一个人罢了。其余那些小人物,有什么值得评论呢!

【集评】 宋·姜夔《续书谱·草》:“唐太宗云‘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恶无骨也。”

今人胡小石《书艺略论·论欹正》:“论书者所举横平竖直者,平不必如水之平,虽斜亦平;直不必如绳之直,虽曲亦直。唐太宗赞王羲之书所云‘似欹反正’者,即得重心之谓也。”

【总案】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他半生戎马而留心经史,日理万机而瞩目文翰。他能文能诗能赋,而且擅长书法,特别推崇“书圣”王羲之。据张怀瓘《书断·杂篇》载:“唐太宗酷好书法,有大王书迹三千六百纸,率以一丈二尺为一轴。宝惜者独《兰亭》为最,置于座侧,朝夕观鉴。尝一日附耳语高宗曰: ‘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将去也。’及奉讳之日,用玉匣贮之,藏于昭陵。”因此,唐初修纂《晋书》时,太宗亲笔为王羲之写了这篇传论。传论的内容是专论书法,对魏晋钟繇、王羲之及其以后的著名书法家一一加以品评,可谓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罢黜百家”,独尊羲之,充分肯定王书成就远远超出众人。在书法史上,钟、王齐名,王出于钟而变于钟,皆为书坛泰斗。到南北朝时。北人多师钟繇。南人多师羲之。其后历代书家大体沿此二派以为向背。李世民自然属于王派,故对钟书略有微词,认为未能尽善。至于后起者王献之、萧子云,他以为王书笔踪拘束,萧书缺乏骨力,皆为滥得虚名。其余区区之辈,更是微不足道。因此他断然论定:占今书坛可称尽善尽美者,唯有王羲之一人。由于李世民的极大提倡,大王之书在初唐盛行一时,并对后世书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篇传论运用骈文笔法而又突破骈文体制的束缚,写得颇有特色。全文骈散兼行,灵活自如,语言典雅、华丽而又不失自然流畅;同时,在议论中又多间以巧譬妙喻,大大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虽为传论之作,却写得如此文彩斐然,令人读之,不觉其枯燥无味,而感到理正辞工,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