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经《格天阁》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罗大经《格天阁》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秦桧少游太学1,博记工文,善干鄙事2,同舍号为“秦长脚”,每出游饮,必委之办集4。既登第及中词科5,靖康初6,为御史中丞7

金人陷京师8, 议立张邦昌9。桧陈《议状》10,大略谓:“赵氏传绪百七十年11,号令一统,绵地万里13;子孙蕃衍13,布在四海;德泽深长,百姓归心。只缘奸臣误国,遂至丧师失守,岂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14?若必欲舍赵氏而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15,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望稽古揆今16,复君之位,以安天下。”虏虽不从,心嘉其忠,与之俱归。

桧天资狡险,始陈此议,特激于一朝之谅17;既至虏廷,情态遂变,谄事挞辣18,倾心为之用。兀术用事19,侵扰江淮20,韩世忠邀之于黄天荡21,几为我擒,一夕凿河,始得遁去。再寇西蜀,又为吴玠败之于和尚原22,至自髡其须发而遁23。知南兵日强,惧不能当,乃阴与桧约,纵之南归,使主和议。

桧至行都,绐言杀虏之监己者25,奔舟得脱。见高宗,首进“南自南,北自北”之说26。时上颇厌兵,入其言27。会诸将稍恣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张家军”、“韩家军”28。桧乘间密奏29,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30,不可不虑。上为之动,遂决意和戎,而桧专执国命矣。

方虏之以七事邀我也31,有“毋易首相”之说,正为桧设。洪忠宣自虏回32,戏谓桧曰:“挞辣郎君致意!”桧大恨之。厥后金人徙汴,其臣张师颜者作《南迁录》载孙大鼎疏33,备言遣桧间我以就和好34,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35

方其在相位也,建“一德格天之阁”,有朝士贺以启云36:“我闻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37;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38。”。桧大喜,超擢之39。又有选人投40:“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烧银烛照蛾眉。格天阁上三更雨,犹诵《车攻》复古诗41。”桧益喜,与改秩42。盖其胸中有歉43,故特喜此谀词以为掩覆之计,真猾夏之贼也44

余观唐则天追贬隋臣杨素诏曰45:“朕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尝欲从容于万机之暇46,褒贬于千载之外47;矧年代未远48,耳目尚存者乎49?”夫杨素异代之奸臣,则天一女主,尚知恶而贬之,矧如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上通于天,其可赦乎?开禧用兵50,虽尝追削,嘉定和戎51,旋即牵复,是可叹也!

【注释】 1太学:封建皇朝的最高学府。 2鄙事:指迎合人心的小事。 3同舍:同学。长脚:喻善于钻营奔竞的人。 4办集:组织安排及采购等事。 5登第:考进士及第。中词科:考中“词学兼茂”科。此科以录取所谓淹博能文的士子为目的。 6靖庚:宋钦宗赵桓年号。7御史中丞;“御史台的长官,负纠弹百官之责。 8京师: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9张邦昌:原为宋宰相,靖宋二年三月金人于退出汴京前,下令废徽、钦二帝,立张邦昌为大楚国皇帝。居位三十三日退位。 10《议状》:议论政事的文书。 11传绪:指帝业相传。 12绵地:边绵不断土地。 13蕃衍:繁多。 14一城:指汴京城的沦陷。15宗子:赵氏皇室子孙。 16稽古:参考古事。揆今:衡量现在的情况。 17一朝之谅:指由于一时的激动而表现出来的小忠小信。18挞辣:金军大将。一作“达懒”。 19兀朮:完颜宗弼,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 20侵扰江淮:指1129年金兵入侵长江以南事。 21邀:截击。黄天荡: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公元1130年,韩世忠率部八千,将宗弼统领号称十万之众的南侵金兵囚于此四十八日,金兵凿河始得遁去。 22和尚原:在陕西宝鸡西南。1131年10月,宋将吴玠大破金兵于此,金将宗弼身中流矢,剃掉须发逃回燕山。 23髡(kun坤):剃发之刑,此指剃掉须发。 24行都:此指越州(今浙江杭州)。 25绐:欺骗。 26南自南,此自北:指承认金人对北方论陷区的统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九:‘建炎三年十一月丙午,桧言:‘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遂建议讲和。” 27入其言:深信其言。 28张家军、韩家军:指张浚、韩世忠所率领的各自部队。 29乘间((jian见):乘机。30跋扈:专横。萌:开端。 31七事邀我:据熊克《中兴小纪》所载,仅知金人有乞还俘囚及西北之民在东南者,请画江以益逆豫(金人所立伪大齐国主),以及宋毋易首相等三条。而当时宋首相正是秦桧。 32洪忠宣:洪皓,谥忠宣。以使金被留,流窜冷山,十五年才得南归。 33疏:条陈,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本。 34间我:到我朝作内奸。 35彰彰:显著。 36启:书函。 37“我闻在昔”两句:《尚书·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这是周公姬旦说的。意谓殷朝的成汤受天命为君王,曾有贤臣伊尹为相,感动了皇天。这是恭维秦桧如同伊尹。 38“民到于今”两句:《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谓春秋时代,管仲辅相齐桓公,曾使齐为诸侯之长,扶正了周王朝的地位,人民到今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不是他,我们就会披头散发,穿着左边开襟的服装,受异族统治了。这也是恭维秦桧如同管仲。 39超擢(zhuo浊):越级提拔。 40选人:在京师等侯委任的候选官吏。投:赠送。 41“多少儒生”四句:意谓许多考中进士的儒生,在花天酒地尽情玩乐,只有秦桧在深更寒雨的格天阁里,规划着辅佐皇室恢复国土的大计。蛾眉:美女。《车攻》:《诗经·小雅》篇名。诗序说:“《车攻》,宣王复古也。” 42改秩.:提级。秩,品级。 43歉:内愧。 44猾夏:扰乱中国。夏,华夏。45唐则天:唐朝武则天。杨素:隋臣,以周武帝臣归附隋文帝杨坚。为人狡诈,和杨广勾结,陷害太子杨勇。 46从容:调解,斡旋。 47褒贬于千载之外:对千年以外的人物进行褒扬或贬斥。 48矧(shen审):何况。 49耳目:耳闻目睹。 50“开禧用兵”两句: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韩侂胄北伐,二年夏追论秦桧主和误国之罪,削夺王爵,改谥“缪丑”。 51“嘉定和戎”两句: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与金人重订和约,接着又恢复秦桧王爵的赠谥。牵复:因事牵连而反复。

【今译】 秦桧年轻时游学太学,记忆广博,工于写作,善于做些讨人欢喜的小事情,同学称呼他“秦长脚”,每次外出游玩宴饮,总委托他进行组织和办理采购等事。以后考中进士和考取词学兼茂科,在靖康初年,任御史中丞。

金人攻陷汴京,议立张邦昌为大楚国皇帝。秦桧上陈《议状》,大致说:“赵氏帝统延续了一百七十年,号令统一.土地延绵万里;子孙繁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德化和恩惠深远久长,百姓都从心底拥护。只因为奸臣误国,才至于军队损失、城市失陷的境地,怎么可以因为汴京一城的失陷而决定废赵立张呢?如果一定要抛弃赵氏而立张邦昌为帝,那么京城的老百姓可使服从,而天下的老百姓就不可使服从;汴京城内的赵氏子孙可以被消灭,而天下的赵氏子孙不可被消灭,希望能参考古事,衡量现今的情况,恢复国君的帝位,以安定天下百姓。”敌人虽然没有采纳,但心里嘉奖他的忠心,就带他一起北归。

秦桧天生狡诈阴险,当初上陈这个意见,只是一时激愤的小忠小信;既已到了敌方朝延,感情和态度就变了,向挞辣献媚,一心一意地为他使用。兀术当权,侵扰长江、淮河一带,韩世忠在黄天汤截击,几乎被我朝擒获,在一晚上凿通河道,才得逃跑离去。他再次侵犯西蜀,又被吴玢在和尚原打败,竟至剃掉自己的须发,改装才逃脱。他知道南方的军队一天天地强大,害怕不能抵挡,就暗中同秦桧约定,放他回到南方来,使他力主和议。

秦桧跑到行都越州,欺骗说杀了监视他的敌人,夺得船只才逃脱的。进见高宗,第一个提出“南方归南方,北方归北方”的主张。皇帝对战争已经厌倦,采纳了他的意见。恰巧各个将领稍有专横行为,各人以他的姓作为军队的旗号,说什么“张家军”、“韩家军”。秦桧借机秘密奏报,认为各部队只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是专横跋扈的开端,不可不以为忧,皇上被他所打动,就决计与敌人媾和,而秦桧就专擅国家的命运了。

当敌人以七件事邀约我朝时,其中有“不得变换首相”的一条主张,正是为秦桧所安排的。洪皓出使金国被扣多年回来,嘲弄秦桧道:“挞辣郎君向你问好!”秦桧很是忌恨他。以后,金人徙都汴京,其臣下张师颜所著《南迁录》中载有孙大鼎向金主上的奏本,原原本本地讲到派遣秦桧到我朝来作间谍以完成和好之约,于是秦桧的奸佞不忠的劣迹才彰明昭著。

当他在相位上时,建造了“一德格天之阁”。有一位朝廷官员以书信贺他道:“我闻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秦桧大喜,越级提拔了他。又有一等待分配的人赠诗道:“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烧银烛照蛾眉。格天阁上三更雨,犹诵《车攻》复古诗。”秦桧更加欢喜,提高了他的品秩。原来他心中有愧,所以特别欢喜这些阿谀奉迎的话以作为遮盖的办法,真是乱国的奸贼呀!

我看唐朝武则天追贬隋臣杨素的诏书说道:“我嘉奖贤能的辅佐,革除厌恶奸邪之臣,曾想在日理万机之余对历史人物有所斡旋,给千年以外的人褒扬贬斥;何况年代不远,今天还有耳闻目睹他的作为的人呢!”杨素是不同朝代的人,武则天是一位女主,尚且知道厌恶而贬斥他,何况象秦桧这样的人,秘密地遵奉敌人的阴谋,胁迫国君而贻误国事。罪大恶极,直通到上天,难道可以赦免吗?开禧年间朝廷对金用兵,虽然曾经追削了他的谥封,但嘉定年间执行和戎政策,不久就连带而恢复了谥封,这真是可叹呀!

【总案】 秦桧在窃据相位时,为自己建造了一幢藏书楼,取名“一德格天之阁。”他借《尚书》中周公姬旦对伊尹为相辅佐成汤的歌颂之词,来标榜自己也象伊尹、周公一样,一心一德地辅佐宋室,其忠诚之心可以感通上天。妄想自己披上羊皮,以掩盖其狼的凶残嘴险。

作者以格天阁为线索,记叙了秦桧一生的劣迹。他少游太学,即以“善干鄙事”而讨人欢心;金人陷汴京,议立张邦昌,他又因“一朝之谅”而欺世盗名;既至虏廷,谄事挞辣,密奉虏谋,饰词南归,外恃强敌,胁主和戎,内假君威,专执国命,祸国殃民,罪大恶极。秦桧这个奸贼,建格天阁以伪饰,原是掩覆之计,明眼人一看便知。然竟有无耻的利禄之徒,投其所好,或贺启,或投诗,摇唇鼓舌,舐痔乞怜,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作者以确凿的事实,深刻的分析,予以揭发批判,胸中义愤,笔底波澜,令读者击节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