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留耕堂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叶适《留耕堂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但存方寸地1,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2;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3。今葛君自得遂取以名堂4,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5,殆非文于言事者所能窥也6

凡人衣食、居处、嗜好之须7,当身而足8,则所留固狭矣。然而念迫于室家,莫之赢焉9;爱牵于子孙,不能业焉10。四民百艺11,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不惧,已多而犹不足者,以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嗟夫!若是则诚不可禁已。虽然,其留者则必与是心俱。彼心不丧,术不谬,阡连陌接,谷量山积,而隐诸方寸之小12,无惭焉可也。不然,则货虽留而心不足以留也。留之家,家不能受;留之子孙,子孙不能守。甚至刑祸戮辱13,水火盗贼14,俄反顾失之15,皆是也。故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货虽不留,心足以留也。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葛君宅才数亩,无高垣大屋之居,桑麻果树,依约可数。有二子,行称其文,卑躬侧履16,非礼不动,草衣木食17,自乐其乐18。然后知方寸之小为无穷,而所留者异乎人之留也。若夫由是以致其用,则犹外物也哉19!

【注释】 1方寸地;一寸见方的土地,比喻少量的田产,并喻心地。2识:懂得。趣:义蕴。 3训切:教诲切磋。 4遂:于是。5质:质朴。 6窥:窥见。 7须:需要。 8当身:自身所用。9赢:盈余。 10业:产业。 11四民:士、农、工、商。百艺:各行各业的人。 12隐:审度。 13刑祸戮辱:受到刑罚遭到杀戮。14水火盗贼:曹室水火之灾和被盗被劫之害。 15反顾:回头看。16卑躬侧履:恭谨谦逊貌。 17草衣木食:编草为衣,采果为食,喻生活清苦。 18自乐其乐:以他所喜爱的生活方式为快乐。 19犹:仍然。

【今译】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我在孩童时,听到乡村里传诵这句谚语,就已懂得它的义蕴;长大后外出四处游学,所到乡里没有不用这句话来相告劝勉的。如今葛自得君就拿来给他的堂取名,大概是这句话意义质朴而劝勉戒惧的作用深刻,恐怕不是一般话说得漂亮的文士所能窥见的。

大凡一个人的衣食、居处、嗜好所需,只是满足他本人,那么他所留存的就为数不多了。然而,人们的思想为家庭所迫促,觉得没有为之积余什么;受爱护子孙的感情所牵制,觉得没有为之置什么产业。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朝朝暮暮经营追求,各自拚命用务,各自私有所追求的,即使危险也不惧怕,已经很多还不满足,都是因为他所留存的不止供给他独自一人的缘故。唉!如此看来那就确实不能禁止人们对财产的追求了。尽管如此,人们所留存的就必须要和这良心在一起。如果不违背良心,方法也不悖谬,即使田地连片相接,谷物的容量象山一样堆积,但在自己方寸之小的心里审度一下,没有什么惭愧的,这也是可以的。要不是这样,财产虽然留存了而良心却没有一起留存下来,那么,这财产留给家庭,家庭不能承受;留给子孙,子孙不能保有。甚而至于遭到刑戮杀身之祸,或者遭到水火灾害被盗被劫,过不久回头看看财产的丧失,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欲望大不如获取少,贪图多不如少追求,有所得不如少争执。这样,财产虽然没有保存遗留下来,可是良心却足以留存给子孙。这句话难道只是对乡村的人来说的,而士大夫却偏偏不是这样呢!

葛君的宅基地只有几亩,没有高墙大屋的住宅,桑麻果树,也隐约可数。有二子,行为和文章相称,恭谨谦逊,不符合礼的事不做,过着草衣木食的清苦生活,却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过日子为乐事。这样,才知道葛君方寸之小的心地的作用是无穷的,而他留存给子孙的也不同于人们所留存的。至于人们从葛君的留耕堂中得到的功用,对葛君来说,犹如身外之物,只是人们自己的事啊1

【总案】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是一句民间流传的谚语。意思是说:与其为富有仁、刻薄成家,将田连阡陌的产业留传给后代,不如以忠厚之心传家,让子孙在小块田地中自食其力,辛勤耕种。本文记述了葛自得以这句谚语作为堂名的始末,着重阐述了为人处世宅心忠厚、寡愿少取的道理,这在“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的社会里,有一定的启迪人心、劝善惩恶的教化作用。文章以谚语直接承题,点明所以取谚语名堂的原因,是“词意质而劝戒深”,作为为文立论的依据,开端便见亲切自然,接着指出“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的现象,乃是“所留不止于一身”的人之常情,从而提出了“其所留者则必与是心俱”的命题。又从货与心俱留和“货虽留而心不足以留”的正反对照论证中,提出了“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的主旨来,并以葛君之子为例,劝戒人们的忠厚传家。可见本文具有布局精巧、论证周密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