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2,逾黄茅岭而下3,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4,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5。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6,其旁出堡坞7,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不有声8,其响之激越9, 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10,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11,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12。及是13,愈以为诚有14。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1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16,是固劳而无用17。神者倘不宜如是18,则其果无乎?或曰19:“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20。”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21,而独为是物22,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23。”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1小石城山: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的西北面。 2径:一直。 3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4少:稍稍。 5垠(yin 银):边界,尽头。 6脾睨(bini 闭逆):城上的矮墙,即城垛子。梁欐(li):房屋的正梁。 7堡坞(wu 务):小城堡。 8洞然:形容咚咚的水声。 9激越:高昂响亮。 10箭:箭竹,可作箭杆。 11数(cu 醋):密。偃(yan 掩):倒伏。 12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神灵。13及是:到这里。 14诚:确实。 15中州:中原,指黄河下游地带。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指荒远地方。 16更(geng耕):经历,经过。 17固:实在。 18神者:神灵。倘:假使,或许。19或:有人。 20辱:受辱,指被贬谪。 21其气之灵:这里指天地的灵物。古人认为这种气聚集于人便产生伟人,聚集于物便产生奇异的东西。 22物:指景物。 23楚之南:指永州一带。永州位于古代楚国的南部。楚国疆城包括今湖北、湖南地区。

【今译】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翻过黄茅岭下来,有两条路:一条往西去,沿途寻找没有发现值得玩赏的景色;另一条稍稍偏北又转向东边,走了不过四十丈,就发现一座断裂的土山,河流从此分为两支,有一石堆横档在山路的尽头。积石高处,有的象高低相同的城垛子,有的象纵横支撑的房架子。积石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小石头城堡,上面有个洞象城门一般。朝里看看,黑洞洞的;扔进去一颗小石子,传出咚咚的水声,回音高昂清越,好一阵子才渐渐消失。环绕积石可以登上顶点,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山顶上虽没有土壤,却从石缝里长出了美的树木和箭竹,格外显得奇特而坚实。这些树木和竹林,有的稀疏,有的稠密,有的倒伏,有的挺立,很象是有智慧的人精心设置的一样。

哎!我怀疑造物主到底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这里看了奇景以后,越发认为神灵确实是有的。但是,我又奇怪造物主为什么不把这些景致设置在中原地区,而偏偏要安设在这个荒远的地方,以致经历了千百年之久却得不到机会向人们显露它那优美动人之处,这的确是劳而无用啊!造物之神或许不会这样做的,那么神灵果真是没有的吧?有人说:“这是用来安慰那些有才干而被贬谪来到这里的人物。”又有人说:“这里的天地灵秀之气不孕育杰出的人物,却只造就这样的景物,所以永州一带人才少而奇石多。”这两种说法,我都不能相信。

【集评】 明·茅坤《唐大家柳柳州文钞》说:“借石之瑰伟,以吐胸中之气。”

清·吴楚材、吴调公《古文观止》中评语说:“柳州诸记,奇趣逸情,引人以深,而此篇议论,尤为崛出。”

《唐宋文举要》引储同人曰:“恍恍然疑,总束永州诸山水记,千古绝调。”

【总案】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所写“永州八记”的第八篇游记。

这篇游记,首段叙述、写景,次段抒情、议论。在叙述小石城山的地理方位,山川布局和作者游踪之中,特意写了两条路,这是匠心独运的,意在将人引入胜境。一条路,平淡无奇,另一条路,满眼风光,这就给了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诱惑力,很自然地转入小石城山奇妙景物的描写。在写景中突出了一个“奇”字:积石类城,奇景之一;小石城山俨然象一座古城堡,奇景之二;旁有一洞,投以小石,听得见清脆响亮的水声,并且余韵徐歇,奇景之三;各石之上虽无土壤,却生长嘉木、美箭,奇景之四;竹木疏密相间,高低俯仰,错落有致,虽天造地设,却又似人工精构,真乃奇而又奇。小石城山的奇特、壮丽的景象的描写为议论、抒情所本;由此后文才展开了造物主有无的议论。这一部分又始终围绕着奇美的小石城山“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这个问题展开,从而袒露了作者的心灵历程:他始而“疑”,继而“信”,再而“怪”,最后以“未能信之”收束全文。在言简意赅之中蕴含着无穷深意:作者以秀丽的风景不在中原而在边荒,来隐喻贤能之士不在朝廷效力却来边地受辱这一事实,借讲出水景物,来抒发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伸的一腔悲愤。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一种曲笔达意的手法。这种手法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在古代散文大家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啊!

这篇游记,可以说是在饱含怀才不遇的悠悠情思中,为“永州八记”的基本思想作了总结。作者贬官永州而模山范水,原来是为了诉说人事之不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