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祭陈同甫文》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辛弃疾《祭陈同甫文》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呜呼,同甫之才,落笔千言,俊丽雄伟,珠明玉坚。人方窘步1,我则沛然2,庄周李白,庸敢先鞭3!

同甫之志,平盖万失4,横渠少日5,慷慨是须6。拟将十万,登封狼胥7,彼臧马辈8,殆其庸奴。

天于同甫,既丰厥禀9,智略横生10,议论风凛11,使之早遇,岂愧衡伊12?行年五十,犹一布衣。间以才豪12,跌宕四出14,要其所厌15,千人一律。

不然少贬16,动顾规检17,夫人能之,同甫非短。至今海内,能诵之书18,世无杨意19,孰主相如20。?

中更险困21,如履冰崖,人皆欲杀,我独怜才。脱廷尉系22,先多士鸣23,耿耿未阻孔4,厥声浸宏25。盖至是而世未知同甫者,益信其为天下之伟人矣!

呜呼,人才之难, 自古而然,匪难其人,抑难其天26。使乖崖公而不遇27,安得征吴入蜀之休绩28?太原快胜29,即异时落魄之齐贤30。方同甫之约处叭1,孰不望夫上之人谓握瑜而不宣32。今同甫发策大廷33,天子亲置之第一,是不忧其不用;以同甫之才与志,天下之事孰不可为,所不能自为者天靳之年34!

闽浙相望35,音问未绝,子胡一病,遽与我诀!呜呼同甫,而止是耶?

而今而后,欲与同甫憩鹅湖之清阴36,酌瓢泉而共饮37,长歌相答,极论世事38,可复得耶?

千里寓辞,知悲之无益,不涕不能已。呜呼同甫,尚或临监之否39!



【注释】 1窘步:惶急而不得前进,指文思苦涩。 2沛然:迅疾。 3庸敢:岂敢。先鞭:占先一着。 4平盖:超过。 5横渠:北宋哲学家张载,凤翔眉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6慷慨:报国的激昂情绪。是:助词,起宾语提前作用。须:追求。张载在青年时代学习兵法,欲结客收复为西夏所侵占的洮西失地。 7封:聚土为坛于山上以祭天。狼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北黄河北岸。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军击退匈奴二千余里,封狼居胥山而还。 8臧:东汉臧宫,从光武帝刘秀征战有功,封朗陵侯,为云台画象二十八将之一。马:马援,东汉名将,任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9厥:其。 10横生:洋溢而出。 11风凛:意气风发,辞义严正。 12衡伊:商初大臣伊尹,名伊,尹是官名,亦称阿衡。 13间:近来。 14跌宕:行为无检束。 15要:总要。 16少:稍加。 17动顾:时常注意。规检:法度和约束。 18之:其。书:伏阙上书给皇帝的奏议,陈亮曾有《中兴五论》等奏议,力主抗金。 19杨意:西汉武帝的狗监,蜀人。20相如:西汉辞赋家,所作《子虚赋》为武帝所激赏,经杨意推荐为郎。21中更:中年经历。 22脱:解除。廷尉:官名,秦始置,掌刑狱,九卿之一,宋时已改称大理寺卿。系,拘囚。陈亮固触怒权贵,三次被诬入狱。23先:领先于。多士:众多士子。鸣:闻名。 24耿耿:指诚信的报国之心。 25浸:渐渐地。 26天:命运。 27乖:背离。崖公:唐代散乐称天子为崖公。 28征吴入蜀:北宋大将曹彬,于公元965年从王全斌灭后蜀,975年又统兵灭南唐。 29太原决胜:指公元979年北宋攻灭北汉政权的太原之战。 30落魄齐贤:指北宋攻破太原的大将郭进。他少年时贫贱,在登州刺史任内有贤名。 31约处:穷困之时。32望:抱怨。宣:利用。 33发策:发出策向,策犹今之试题。大廷:朝廷之上。 · 34靳:吝惜。 35闽浙相望:陈亮为浙江永康人,死时,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故云。 36鹅湖:在江西铝山县境内。公元1188年,陈亮到铝山拜访辛弃疾,两人同游鹅湖。 37瓢泉:即铝山县东25里处的周氏泉,辛弃疾在铝山的寓所,因其一泉直规如瓢,辛称之为瓢泉。 38极论:纵论。 39尚:庶几,表希望的副词。临监:降临观看。



【今译】 呜呼!同甫的文才,下笔千言,俊逸秀丽、雄壮魁伟,作品犹如宝珠的晶莹、玉石的坚贞。他人文思滞涩,同甫却潮涌泉喷。庄周李白,谁敢同你比先!

同甫的报国之志,超群出众。如同青年时代的张载,期待着慷慨击敌。又谋划象霍去病那样领兵十万,驱敌二千里,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些东汉名将臧宫、马援与你相比,几乎是无能的奴才。

老天既赋于同甫丰盈的姿质,而他的智谋才略又充沛洋溢,议论时政意气风发、态度严正,要是早受赏识,将无愧于商汤的伊尹。可是年过五十,还是一介平民。近来依恃自己的才能豪放不羁,到处行为不加检束,人们所厌恶他的,千人一律都是如此。

如果不是这样而稍加谦逊抑制,常常注意法度约束,那些别人能达到的名利地位,同甫决不会达不到。至今海内之人,尚能诵读他的奏议,可是当今没有杨意这样的人,谁来推举这象司马相如的才俊呢?

同甫中年历经艰险困厄,真是如履薄冰如临悬崖。别人皆欲杀之而后快,而我独爱惜他的才能。解脱了廷尉的拘囚,先于众士人而一鸣惊人,耿耿的报国之心不再受到阻挠,他的声名与日俱增。大概到这个时候而世上尚不理解同甫的人,也日益相信他是天下的伟人了。

呜呼,人才的难得,自古就是这样呀。不是难有其人,而是难在他的机遇命运。要是错过了被宋太祖重用的机会,曹彬岂能树立征吴入蜀的丰功伟绩?破灭北汉的太原决战主将,原来只是出身贫贱而在登州刺史任内有贤名的郭进。当同甫在穷困之时,谁不责怪在上位的人好比攥着美玉而不使用。而今同甫在朝廷上对策受试,天子亲自擢他进士第一,这就不忧他不被重用;凭同甫的雄才壮志,天下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而他自己所做不到的只是老天对他寿命的吝啬!

闽浙相邻相望,彼此间书信问候不断,怎么你一病,就这样快地同我诀别!呜呼同甫,你就这样中止消息了吗?

如今以后,想与同甫休憩在鹅湖的树林阴翳之下,舀清冽的瓢泉而共饮,彼此高声吟诵词以表心曲,纵论天下大事,能再有机会吗?

千里之遥将哀思寄托在祭文上,我虽知悲痛也无益于你,可我还是不痛哭流涕不能自己。呜呼同甫,希望你的英灵降临观看我这祭文吧!



【总案】 辛弃疾与陈亮(字同甫)同处于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苟且腐败时代,他们不仅共同具有革新图强、抗战复国的爱国思想,并且在词作上也同样具有笔锋凌厉、豪气干云的豪放风格。他们结交后,在政治上肝胆相照,互相激励,在词作上长歌相答,互诉衷曲,是志同道合、波澜莫二的挚友。辛弃疾在1194年写的这篇祭文,高度评价了陈亮的非凡才能和崇高抱负,并对其中更险困的境遇和才志之不遇时的乖舛命运深表忱惜,情真语悲,直抒胸臆,哀而不怨,感人肺腑。祭文或用韵语,或用散句,骈散相间,流畅自然,错落有致,既有节奏,又不板滞,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实际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爱国抱负,才略横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