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唐代著名风景名胜之地,在今湖北武汉境内。在此登楼,可以俯瞰大江,极目千里。崔颢有《黄鹤楼》诗咏其胜境。广陵,今江苏扬州。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相友善,李白《赠孟浩然》诗云: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可见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孟浩然三十多岁时曾东游吴、越,当时年轻的李白则定居于湖北安陆,并以此为中心浪游各地。二人于此时相识。孟浩然去扬州时,李白于黄鹤楼相送,此诗即抒发了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指孟浩然。黄鹤楼在西,孟浩然所去之地扬州在东,故曰“西辞”。“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指百花盛开如烟。孟浩然顺水而行,故曰“下”。二句关合题意,点明送别之事和送别之时与地。这是字面之意,实则亦包容惜别之情。为什么如此说呢?你看,黄鹤楼乃风景名胜之地,其地佳;烟花三月,乃一年中最好时刻,其时佳;故人行高志洁,其人佳。正该欢聚畅叙,可是朋友偏要离去,岂不令人惋惜而难于割舍?但老朋友终于去矣,“孤帆远影碧空尽”,眼看朋友之舟在遥远的东方江面只留下一点微影,渐渐地在水与碧空相接之处完全消失。“惟见长江天际流”,只看见东流之江水一直流向天际。这两句,写孟浩然之“西辞”东下和李白的目送其舟,文词准确,层次明晰,景象逼真,境界宏阔,是送别图景的真实描绘。但景象之外,还有一层深意,即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的真挚之情。可以想见,孟浩然去扬州的船一起锚,李白就赶紧登上可以极目千里的黄鹤楼目送其去。首先望见的是“孤帆”,“孤帆”者,不是江上只有这一只船,而是李白目中所望者只是这一只船。这只船始终牵系着李白的心。继之是“远影”,舟已去远,孤帆一点,已是迷茫难辨了,但依然望之不舍。继之是“碧空尽”,孟浩然的船已消失在天水相接之处,船望不见了,转而望东去的长江水:水流向天外,则其船亦在天外;水到扬州,则其船亦到扬州。目力有限,而江水无穷,自己无限之情,正可寄之无穷的江水。可以想见,黄鹤楼上的李白,望的神情是多么的专注,以至出神;望的时间是多么的长,久久不忍离去;望中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一水相牵,离情万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结尾云:“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人望不见了,还要久久地望朋友留在茫茫雪地上的“马行处”,马蹄之迹不断延展,直到天雪相接之处,惜别之情亦不断延展,直到茫茫不见的远方。造境与此诗同。
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 “征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宋〕陆游《入蜀记》)
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唐汝询《唐诗解》)
襄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无限。(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