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古代少女出阁,初到夫家,总是新奇紧张并存,喜忧掺半。如何很快适应新的环境,特别是处理好同婆婆的关系,更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唐诗人王建所写的《新嫁娘词》,通过一幅生动的画面,为我们勾勒了一位聪颖温良、乖巧细心的新媳妇的形象,读来如见其人,可亲可信。
按唐代的风俗,结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就得下厨房烹调菜肴,表示从这一天起,将要尽其侍奉公婆的职责,旧称这一天为“三朝”。这首诗前二句以极为简省的笔墨表现了这种情景: “三日”既说明这种风俗的特点,又点明了初到日短。新媳妇来到厨房,围裙挽袖,跃跃欲试。对此,诗人未使繁笔,仅用“洗手”二字托出。“羹汤”自然应是美味合口,只是这第一碗菜汤要使婆婆无从挑剔实在不易——谁知婆婆口重还是口轻呢?刚过门的媳妇又不便问,既怕鲁莽失礼,又恐被人小看。她如何妙解这难题呢?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食性”,即口味;前“姑”指丈夫的母亲,即婆婆;后句的“小姑”则是丈夫的妹妹。读罢这最后二句,不由得使人点头含笑——好一位乖巧机灵的新娘子!不是吗?小姑作为女儿,总是了解自己母亲的口味的,那何不舀一匙请她先尝以投石问路呢?诗人白描数笔,戛然而止,留不尽余味于言外。
王建是写新乐府诗的名家高手,用笔明晰简练。此诗既未对人物的身形容貌作精细刻划,也未对她的言语动作作详尽描述,而以浅白如话的诗句,把人物的那种丰富细腻、微妙复杂的情感表现得出神入化。
有人认为,初入仕途的诗人,实借此诗来表现自己不谙官场规矩,处处谨慎小心,事事求教的境况,这恐怕也不能说是牵强之辞。掩卷而思,这首诗作对于初涉社会而不晓世情的人们来说,告以不应鲁莽从事,而应向内行人虚心求教,也不能不认为是一种启迪吧!
诗到真处,一字不可移易。(沈德潜《唐诗别裁》)
言新嫁之谨畏也、推之仕路中新进者,类皆若是。及其老练日久,果能始终敬畏,何患人臣不忠哉! (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