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闺怨》唐诗赏析,《闺怨》原文与注释

《王昌龄·闺怨》唐诗赏析,《闺怨》原文与注释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在家少妇登楼赏春所带来的心理变化。本题是写闺怨,全诗却从快乐的赏春活动写起,以观景转而写悲情,更添全诗的凄凉之意。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少妇不知愁,看见春日融融,于是细心化妆,登楼远眺。其实,登楼在中国古代一般多是排忧解愁,抒发感情的活动,少妇登楼赏春,本身就有排解心中幽思的潜意识在里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刺客豫让语),少妇精心化妆却无自己心爱之人欣赏,反喜为悲早已注定。

诗的三句急转,杨柳在中国古代几乎就是离愁的代名词。从《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后,杨柳已成为中国最有名的诗歌意象了,和红豆的相思一样,杨柳本身就代表着离愁别恨。正因为如此,不知愁的少妇一见杨柳,潜意识里的思夫之情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悔教夫婿觅封侯” 是多么沉痛的哀伤。在那个时代,男人的普遍心理都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种昂扬的进取精神造就了盛唐的伟业宏图,但也牺牲了多少闺中怨妇的韶华春光!

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 里说悲剧的魅力就在于 “突转” 和 “发现”,古往今来,又有谁能承受那由喜到悲的瞬间心理巨变呢? 这首诗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原因也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