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鸦儿·怀良人》唐诗赏析,《怀良人》原文与注释

《葛鸦儿·怀良人①》唐赏析,《怀良人》原文与注释

葛鸦儿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注释】 ①良人:丈夫。②荆钗:用黄荆树的枝条做成的发钗,比喻妇女家境十分贫寒。③胡麻: 芝麻。底: 何; 为什么。

【鉴赏】 这是一个独守空门的劳动妇女怀念戍边丈夫时唱出的怨歌。作者为女性,诗成于中晚唐之际。

首二句给一个贫穷的闺妇画像。她蓬头散发,云鬓不整,头上别着自己用黄荆条制作的发钗,身上穿着当年出嫁时所穿的布裙,足见其贫穷是当世很难见到的。“荆钗”、“布裙”、“嫁时衣” 还暗示着这一对贫贱夫妻一度是何等的恩爱,然而社会的动乱和不断的边患把他们无情地拆散了。“布裙犹是嫁时衣” 既见闺妇之贫,又显其对丈夫的思念。

后二句描写闺妇对丈夫越来越深沉的思念。正是该种胡麻的大好季节了,可是家里的胡麻却无人去种,你服役戍边的期限已经到了,算来正应该回家来了呀,你为什么没有回来呢?农时是不可延误的,错过季节将劳而无获; 人的青春也是这样,一旦老大,即使征人生还也将 “相逢而不相识” 呢! 唐代征戍服役规定有一定期限,到期就可轮番回家。“正是归时” 而未归,说明其丈夫在 “吞声行负戈”,超期服役! 这里以 “胡麻好种无人种” 兴起“正是归时底不归”,暗含了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的意境,与诗题“怀良人” 扣合。

明人顾元庆说: “南方谚云 ‘和尚种芝麻未见得’。余初不解其意,偶阅唐诗,始悟斯言。即种芝麻时必夫妇两手同种,麻籽倍收。” (《夷白斋诗话》)原来芝麻结籽的多少,与种时是否夫妇合作大有关系,和尚种芝麻,当然就没有收获。诗人运用民间传说来写 “怀良人” 之情,既贴切又巧妙。“怀良人” 理由很多,只托为芝麻不好种,便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所以,这后二句还兼有赋兴和传说的运用,含义丰富,诗味咀之愈出,很好地表达了闺妇怀念丈夫的真纯情意。用 “胡麻” 入诗,这来自劳动生活的新鲜活跳的形象和语言,也使全诗生色不少,显得别致。

绝句“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杨载《诗法家数》)。此诗末句由三句引出,正是水到渠成,虽语含怨愤,然良人之不归乃出于被迫,可怨天而不可尤人。全诗以 “怀” 为主,也是此诗与许多怨妇诗所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