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终南山》唐诗赏析,《终南山》原文与注释
王 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①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②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③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①太乙:即 “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天都:一说指帝都,即唐都长安; 一说指天庭。海隅:海边。②霭:云气。③分野:古时以地上的州国同天上的星辰位置相配,谓之分野。
【鉴赏】 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归京后,曾隐于终南山,本诗写于是时。沈德潜 《唐诗别裁》 卷九说: “右丞五言律有两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是也; 一种以雄浑胜,如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是也,当分别观之。” 《终南山》 当属后者。
全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清沈德潜说 “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山高到接近天庭,当然是极高了,山脉绵延不断,能从长安附近延伸到海边,当然是极远的了。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写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之妙。“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云雾在回望中合成一片,但走近了却是看不到。王维以简简单单的十字,却唤起了有过游山经验的人的印象。这一联用了互文修辞,“青霭入看无”与前句“白云回望合” 交错使用,相互补充。
颈联仍是写景。这首诗首联从大处着手,写终南山全景;颔联从细处入笔,写云雾之妙; 颈联又从大处着眼,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分野中峰变”,乃作者立足中峰,纵目四望的感受——终南山之大,使得中峰所隔,分野就变了; “阴晴众壑殊” 仍是写其大,大到全山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由于山势有遮隔,各山阳光强弱有无不一,这边阳光普照,那边却是阴云密布。
末联突然笔锋一转,不再写景,而写诗人自己想投宿山中人家,隔着水问对岸的樵夫。这句粗看似来得突兀,但细细品来,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是写出山的辽廓荒远,二是为原本无声之景加入声音,而且是 “隔水” 的空远之声,三是点出了主人公的活动,给全诗又添一笔动感。
沈德潜《唐诗别裁》 卷九中评此诗: “于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 而这首诗之所以可以于四十字内无所不包,其关键正在于诗人并非重于细绘山的各种形态,而是极度渲染山之神韵,终以劲健笔力,磅礴气势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作了一个传神写照,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峻、幽深,这正是所谓的 “尺幅具万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