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开圣寺》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
路分溪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敢将兴废问休公。
这是一首写景诗。从诗的内容看,开圣寺约建于南朝时,故址已不可考。
飘拂的烟霭下,一条曲折的小道顺着山谷蜿蜒而上,两旁乱石累累,丛林苍苍,山风吹来,落木萧萧。这是通往开圣寺的途中景象。诗人并没有设色描绘,而只是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旅况萧瑟的境界。山道、乱石、古树、烟霭,旅途的荒凉、寂寞可想而知。但是诗人的感受程度似乎还不仅如此,“萧萧”一词状山中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窸窣之声,更增添了旅途的凄凉况味。
到了开圣寺,诗人该从旅途的寂寞中轻松下来,对这一建于三、四百年前的寺宇进行一番观瞻了吧。然而,颔联却避开寺宇,将目光移向寺外的天地。凭高望远,长天寥廓,万木萧疏,天地之间一派深秋的景色; 长途跋涉后的马儿,得以纵辔歇息,在悠闲地踢着蹄,打着响鼻,不时地仰头长嘶;夕阳染红了远远近近的山岭,觅巢归宿的乌鸦在层林之间飞来飞去,噪声乱成一片。
寺外的秋色是如此萧然,寺内的景致又如何呢?周围枯草遍地,乱竹丛生,泉水自落其间,无人汲用,虽然时近黄昏,山厨依然冷冷清清;影殿空空,木鱼声绝,殿外不远处,墓塔林立,原来僧人已归葬在那里。影殿,是寺宇供奉神佛之所。颔联通过马嘶、鸦乱的寺外景色予以烘托,颈联则又以泉落竹间和厨房静寂,僧归塔下与影殿空空相对照,充分地描写了寺宇的衰败寥落景象。上下两联于工整的对偶中,寓抑扬低昂的情调,为末联的慨叹之音,创造了充分的抒情气氛。
面对这一片荒凉的情景,诗人不由得浮起了这座寺宇曾经香火鼎盛的揣想。虽然再也不见旧时寺宇的风貌,但是记载当年兴建时寺宇巍峨,香客络绎之盛况的南朝旧碑依然存在。看一看旧碑上镌刻的文字,再对照眼前的情景,开圣寺的兴废变迁已不言而喻,岂敢再去询问休公呢! 这一联就眼前所见情景抒发感慨,寓意极深。南朝皇帝佞佛,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 (杜牧《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不但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也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腐朽,使得南朝的几个小朝代都是国祚匆促,接踵而亡。南朝的这一历史事实不但给后来的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也刺激了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引起了历史家、文学家们的反思。因此,诗人面对这荒废的寺宇,虽然也发出了“行人莫问当年事”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慨叹,但是这一感慨里却融进了对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的思索,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无限悲凉的意绪。
全诗以写景为主,由旅途的跋涉而开圣寺周围的徘徊,由远及近,追寻历史陈迹,俯仰今古兴衰,即景生情,感慨深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