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原文与赏析
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 猿声今夜断君肠.
宋之问在武后、中宗朝颇受庞幸,睿宗即位后,“以之问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今广西省钦州东北)”(《旧唐书·宋之问传》)本诗就是他前往钦州贬所途经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所作。满塘驿,一作蒲塘驿,是江州的一个小驿站名。
这是一首古诗,四句一段,共两段。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因今思昔,忆昔感今,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已节,古人在这一天于水边祓除修禊,以求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去年上巳节,诗人尚在京城,于洛水边参予修禊盛事,与同朝文士饮酒赋诗,是何等热闹,何等欢畅!而今却已是负罪远谪之人,独自在庐山脚下度过此清明寒食节。“去年”,“今年”,对比鲜明。仅一年时间,诗人处境就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已隐约吐露;再则,寒食节正是百草千花的大好春天时节,眼前又是景色秀丽的庐山,可诗人毫无欣赏兴致,反念念于去年上巳洛桥边修禊事,对京华游乐的追忆和向往也正暗示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凄愁。三四句是想象中的京华与眼前的现实相比衬。第三句上承首句而发,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前人往往巩洛连称,如潘岳《西征赋》: “眷巩洛而掩涕。”诗人由去年的洛桥修禊,进一步思及而今京洛风物。他去年底离开洛阳时,还是隆冬季节,现在已是春归大地了,想象中,洛阳城内,应是满树堆花、春意盎然了吧? “遥怜”二字,是诗人情感所系,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被迫离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遥遥寄情于花树了。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把江中小洲称作吴洲,诗人身在江州,回望京华,遥怜洛阳草木花树,但眼中所见,唯江中小洲,一片新绿而已。后四句感物思归而不得,发抒断肠之悲。先重复“吴洲春草”以承上启下,诗人有感于眼前春光,归思更切,“感物思归怀故乡”是本诗主旨所在,“故乡”,当指洛阳,宋之问虽不是洛阳人,但他长期在此生活,感情深厚;更主要的是相对于他即将要去的南方蛮荒之地而言,整个北方、整个中原地区皆是他的故乡。结句“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自我设问,感情沉痛哀婉,诗人清楚地明白,身为南窜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骑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故夜闻清猿悲啼,使人心生肠断之痛。
本诗前四句侧重于“感物”,反复渲染满眼春光,逗起今昔之思,作洛水修褉与庐山寒食的对比;后四句侧重于“思归”,直抒其满腹乡愁。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遭贬南行的哀伤,情思深婉含蓄,语言清丽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