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时距“绍兴和议”签约恰二十年。经过二十年的对峙之后,金朝统治者又于此年之九月分兵二路大举南侵。西路军连连受挫,而东路军在金主完颜亮督率之下连连得手。十一月,金兵逼临长江,宋军主将逃遁,三军无主。时虞允文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身份犒师到达采石,于是,挺身而出,率宋军列江迎战,邀击敌寇并溃败之。当时作者在江西抚州(今临川)任上,获悉这一消息,感奋不已,因作此词。
“雪洗虏尘静”,首句五字破天而来,闻捷报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雪洗”二字语意双关,既是实写冬天用兵,又可说是洗刷国家耻,民族恨。接着作者把思绪从遥远的前方收回,从而看到自己的处境。“风约楚云留”,风和云把我留在楚地。通过上下句一张一弛的对比,委婉地道出自己滞留后方的遗憾心情。谁来歌颂战士的劳绩、吹奏胜利的凯歌? “何人”两句,自问自答,表示舍我其谁。这是承第一句而来的。接着“湖海”三句,又是承第二句翻出新意,既借“豪气不除”的“湖海之士”陈元龙自喻,表达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又用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暗指当前局势,写出自己亟望恢复国土之情。尤其是“剪烛看吴钩”一句,词人对光复河山,充满期待之情和自信之心,显得从容而豪迈。“剩喜”即“更喜”、“燃犀”借典为喻,以燃犀照妖比喻采石抗金的胜利。两句收拢上阕的双线结构,既是歌颂这一战役的胜利,又是词人激动心情的形象写照。
词的下阕转入寄托。换头用一“忆”字总领以下二十一字,借古讽今。作者引出两位古人——周瑜、谢玄,他们也是处在山河破碎、家国乱离的多事之秋建功立业的。他们都那么风流倜傥,又都那么雄姿英发。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使得这两位古人从容“优游”地建立了不世功勋。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浓墨渲染周瑜、谢玄的才华与业绩,其目的正是要反衬自己的“不遇”,朝中的无人,其中有着丰富的潜台词。接着,词人又把思绪收回,仍回到现实中。“赤壁矶头”三句,作者用“夕阳”、“衰草”来装点昔日胜利的疆场,形象地说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韶光流逝,收复中原的希望已越来越黯淡。不过词人的慷慨之志未泯,结拍复又振起,转入高亢,直抒胸臆,明快地表达了自己要向击楫中流、立志恢复的晋人祖逖学习,为国效力,收复中原。这种乐观而坚定的态度也许正是采石之战给了词人以新的鼓励吧。
词作中,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许多典故,以豪气、吴钩、燃犀、赤壁、淝水、击楫等,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他借助这些典故为奇石,使得感情的激流更加跌宕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