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颠倒世人心,纷纷乏公是①。
真赏画不成②,画赏真相似③。
丹青各所尚,工拙何足恃。
求此妄中情,嗟哉子华子④。
【注释】
①乏公是:没有真正的是非。②真赏:真正值得欣赏的事物。③画赏:画出的事物供人欣赏。④子华子:你杨子华。子华,画家的名字,后一个“子”字,是男子美称。本诗第一首“子亦几时客”、第二首“子亦观病身”,与此同。
【评说】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四○○。
杨子华(生卒年不详),北齐画家,北齐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画马尤其生动逼真。他的人物画,吸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人的长处,又能自成一格,当时被称为“画圣”。现存的《北齐校书图》,为宋人摹本。
元稹题写的杨子华画,从诗的内容看,当是女子射猎图。题诗共三首,这里选评第三首,已经撇开画幅,专门就画艺发表议论。诗句一开端就提出了人心颠倒、世无是非的看法,反映出作者受到庄子的思想影响很深。三、四句谈到绘画艺术,诗人认为真正值得欣赏的事物,往往画不成,而绘成图画供人欣赏的,却不过与真实的事物相似罢了。这两句诗,提出了绘画艺术要追求神似的问题,成为论画名言,是中唐时期非常值得重视的绘画理论。五、六两句,进而对工笔、写意的画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元氏认为画家各有所尚,喜尚工笔的,追求形似;喜尚写意的,追求神似。这种工笔、写意都有长处,形似神似俱重的观点,比第三、四句的议论,更进一层,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对后代的画论和绘画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最后,诗人说追求绘画中的虚妄之情,你杨子华也要为此而感叹的。这里是第三首诗的结句,也是整个组诗的结尾,因此,它的诗意是承接第一首结句:“子亦几时客,安能长苦悲”,第二首的结句:“子亦观病身,色空俱寂寞”,言下之意,你杨子华只要在艺术上追求自己的喜尚,不必为世事的变迁而久久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