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洛阳华严院杨少师书壁后》题画诗赏析

李建中

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

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李建中(945—1013),宋初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迁居四川。官至工部郎中,性简静,恬于荣利,因喜洛阳风土,曾屡请任西京留司御史台的职务,故人称李西台。工书,得欧阳询法,气格不减徐浩,遒劲淳厚,有唐人风韵,为黄庭坚等所推重。存世书迹有《土母帖》、 《同年帖》等。也能诗, “每游山水,多留题” (《宋史·李建中传》)。

杨少师,就是五代书家杨凝式,详见杨凝式《题怀素酒狂帖后》赏析。他的轶闻颇多,如善于文词,特别长于歌诗,但常在诗中杂以诙谐之语,变成了打油诗。他爱游山水胜迹,佛寺道祠,有一次出游,仆人问去哪里,他说: “到东面广爱寺去。”仆人说: “不如到西边的石壁寺去。”他说: “姑且去广爱寺。”仆人仍坚持,他就举鞭西指,说: “姑且游石壁寺。”他遨游佛寺,流连赏咏,常把那种庄谐相杂的诗任意地题写在墙壁的“圭缺处”,其字体或真或草,怪怪奇奇,人们或读不懂,或不认识;其署名也常变换,如“癸巳人”、 “杨虚白”、 “希维居士”、 “关西老农”……

杨凝式在洛阳寺院壁间书迹甚多,无一处不造微入妙。黄庭坚认为这与唐代吴道子的寺院壁画堪称“洛中二绝”。宋《蔡宽夫诗话》 “杨凝式题诗”条云:

杨凝式仕后唐、晋、汉间,落魄不自检束, 自号杨风子,终能以智自完。书法高妙,杰出五代,可与颜(真卿)、柳(公权)继轨。今洛中僧寺尚多有其遗迹。 《题华严院》一诗云: “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 自然知了义,争肯学神仙。”用笔尤奔放奇逸。李西台建中,平生师凝式书,题诗于旁曰……

李建中的这首题诗,就是上面的《题洛阳华严院杨少师书壁后》, 《宋诗纪事》载录此诗,与《蔡宽夫诗话》略有不同。

这首诗的第一、二两句,以对仗的文学语言描绘杨凝式奔放奇逸的笔情墨趣。

“枯杉倒桧霜天老”,霜天,指秋天。这句描述书法的笔力老健,形态古怪,犹如秋天里悬崖绝壁上挺拔的枯杉、倒挂的奇桧,是那样苍劲雄强,骨气不凡,伸张盘屈,力量横溢!

“松烟麝煤阴雨寒”,松烟和麝煤,均指名墨。晋卫夫人《笔阵图》: “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麝煤,麝香、煤烟,也是作墨的原料,故用为墨的代称。唐韩偓《横塘》诗: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李建中诗里“松烟麝煤”并提,是为了与上句“枯杉倒桧”形成对偶之美。“阴雨寒”, 《宋诗纪事》作“风雨寒”,主要是形容杨凝式书壁的墨韵之美,与上句主要以“霜天老”描写笔力之美相映照。宋米芾《海岳书评》曾说“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李建中也从杨凝式淋漓挥洒而富于变化的墨趣联想到润含夏雨,干裂秋风,并萌生了“阴”、 “寒”的审美感受……

杨凝式在洛阳华严院所题的五言绝句书迹,奔放奇逸,怪诡多端,笔势飞动,元气淋漓,使得李建中为之倾倒,并立即挥毫,题这首诗于其旁。 于是,在寺壁上,杨、李二诗互映生辉,两位书家的墨迹也各有千秋,据《蔡宽夫诗话》载,李建中书“亦自深稳老健,前辈所贵重也。”这一韵事佳话,曾长期流传在中国古代诗歌史和书法史上。清刘墉《论书绝句》写道:

绝爱杨风草法奇,西台晚出尚追随。

相门华组甘抛却,五代完人更首谁。

这诗是由李建中追随杨凝式题诗书壁的韵事而生发出来的。作者推崇杨凝式的人品,指出他甘愿抛却相府的“华组”——佩官印的彩绶,蔑视丑恶势力,不慕名利地位,可谓五代时期的“完人”。

李建中早年也是一位有抱负的人,曾“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宋太宗对他很赏识。但不久就坐事降官,从此看透官场,变得恬淡了,还在洛阳造园池,号日“静居”。他与杨凝式不但社会遭际有相似之处,而且兴趣爱好与风格追求也相同或相近,他自言“生来有书癖”,因而更易产生强烈共鸣。他醉心于杨凝式的书品、人品,特别欣赏其华严院题壁,以至于“一回入寺一回看”,真可说是百看不厌的知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