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深处日微明,皁盖归时酒半醒。
薄暮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绕螺亭。
这首诗是苏轼《虔州八境图》题画组诗中的第四首。
“朱楼深处”一首,环绕朱楼和螺亭两个景点,描绘图中美景并抒写画家的情趣。上二句写“朱楼”。朱楼,是画中人太守(即虔州知州孔宗翰本人)的居处。侵晨, “日微明”的时候,太守就从朱楼深处乘坐车子外出;傍晚,太守返归朱楼,酒刚刚醒了一半。皁(zao),与皂字通用。皁盖,太守乘车上的黑色车盖。 《后汉书·舆服志》: “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皁盖,朱两轓。”这二句诗,写出一整天的时间和去而复归的人物,然而,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去干什么呢?诗的三、四句,描写螺亭附近的景色,补出了上二句的“悬念”。“薄暮渔樵人去颈,傍晚,渔夫、樵夫都已返回家中。 “碧溪青嶂绕螺亭”,只留下螺亭,依然屹立在碧溪、青嶂之中。着一“绕”字,形象地表现螺亭周围都是青山绿水,景色优美秀丽,十分迷人。这座“螺亭”正是太守白天在此饮酒、观赏,陶然于山水之间,与渔樵为伍的场所,其实境,其情趣,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相仿佛。
这首题画诗,写出了空间的变换,画中人从朱楼到螺亭,又从螺亭返回朱楼;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从“日微明”到“薄暮”;写出了人物的动态,画中人出游、饮酒、观赏自然美景。这样急遽的时空间变化和复杂的人物连续性动作,在绘画中要表现出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绘画艺术是以一瞬间的画面和生活断面,表现形象的静态,它的题材,局限于可以眼见的事物。但是,聪慧的画家却发挥艺术想象的威力,通过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去暗示动作情节,选择可以见出前因后果的一刹那的生活片断,来表现先后承续的动作情节。孔宗翰的《虔州八境图》 (其四)一诗所描写的画面实境,便具有这样的特点。画家用螺亭里的杯盘,来暗示太守白天在此饮酒的情节,就连“螺亭”这种事物也暗示出饮酒,因为“螺”便是酒杯。画家选用“字盖归时酒半醒”这种富有暗示性的生活片断,略去了画中人清晨出游、白天在螺亭饮酒观景等连续性情节。画家给予观画人以最大的想象活动余地。大诗人苏轼一眼便看出了孔宗翰的用意,他凭借惊人的艺术想象力,超越时空间的限制,补充并丰富了《八境图》的画意,帮助人们领悟、鉴赏孔宗翰的《八境图》。由此,我们真可惊叹苏轼融通诗画的精深艺术才能,并为我们祖国文学史、艺术史上出现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