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画竹》题画诗赏析

文征明

眉山一代称文雄,落笔往往凌长虹

时将书法作画法,墨花洒出皆神工

万竿挺立幂烟雨,新叶翛翛更清绝

俨如端笏立朝端,诸子纷纷莫能折

至今看画精爽生,恍疑玉局攀云軿

诗成拜写发长叹,西山一带横空青。

【注释】

①眉山:苏东坡是眉山(今属四川)人,这里以出生地代指其人。称文雄:苏轼的文章、诗歌,百代称雄。《宋史·苏轼传》:“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②“落笔”句:形容苏轼诗文作品的气势。③墨花:砚石久受墨渍而形成的花纹,语见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纱帷昼暖墨花春。”本诗指笔在砚石上蘸墨后于纸上挥洒作画。④幂(mi):覆盖、笼罩。⑤翛翛(xiao):象声词,与“萧萧”通,谢朓《冬日晚郡事隙》:“翛翛荫窗竹。”⑥诸子:指竹林中的新枝。⑦玉局: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人称东坡为“苏玉局”。云軿:云车,仙人所乘。

【评说】

本诗选自文征明《文征明集》补辑卷三、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卷一。

除题诗外,文征明还有一段识语云:

东坡先生喜画竹石,恒自重不妄与人,故传世绝少。而此帧尤清雅奇古,无一点尘俗气,信非东坡不能也。兹过履约练云别业,携以相示,敬题数言。第恐佛头着污,宁不免识者之惜尔。嘉靖庚子三月二日。

嘉靖庚子,为嘉靖十九年(1540),这时文征明已经七十一岁。

这首七言古诗,并不很长,仅十二句,用韵平、仄、平交替,很自然地将诗歌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首四句,从东坡的文才引入,论述他的画艺。虽只四句,却能对苏轼的诗文才能、书画艺术作了一个非常全面而精当的概括。苏轼在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出过杰出贡献,他的诗神采飞扬,气势开张,雄健豪放,姜坞先生评曰:“东坡诗词天得,常语快句,乘云驭风,如不经虑而出之。凄淡豪丽,并臻妙诣。至于神来气来,如导师说无上妙谛,如飞仙天人,下视尘界。”(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二引)赵翼评曰:“东坡大气旋转,虽不屑于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瓯北诗话》卷五)读完这些前代诗论家的评述,可知文征明诗里论东坡“一代称文雄”、“落笔凌长虹”,应该说是很准确的。第三句,诗人论东坡“时将书法作画法”,诚为行家里手之言。这一命题,苏轼以前很多书画家和理论家已经进行探索,并付之于创作实践,如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中,已经提出了“书画用笔同法”的理论。南唐后主李煜用柳公权的笔法画墨竹,黄庭坚《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江南铁钩锁,最许诚悬会。”江南,即指南唐后主李煜。黄庭坚于句下有自注:“世传江南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极小者,一一钩勒成,谓之铁钩锁。自言惟柳公权有此笔法。”郭熙《林泉高致》说:“故说者谓王右军喜鹅,意在取其转项如人之执笔转腕以结字,此正与论画用笔同。故世之人,多谓善书者往往善画,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苏轼对于“以书法为画法”这个理论并没有直接的文字加以表述,而黄庭坚的《题子瞻枯木》则云:“书入颜杨鸿雁行”,已经看出苏轼用书法笔法画作枯木的特点来。第四句谈到苏轼用书法笔法作画,挥洒成像,皆能神妙、精工。文征明诗的妙处在于运用苏轼的美学思想来评论他自己的竹画。苏轼追求“天工与清新”、“传神”(《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神勘(《王维吴道子画》)的美学境界,文征明所谓的“神工”,便包蕴了上述种种审美要求。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诗意扣到题面上,扣到画面上的墨竹,写法也从上一层的议论法转到描述法。万竿新竹,挺立于烟雨之中,竹叶萧萧,更见清绝。一枝枝庄严地直立着,好像捧笏立在宫廷朝班中,排列稠密的新枝不能折倒,说明苏轼这幅竹画枝叶繁茂,结构细密。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至今看画精爽生”,东坡竹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画后为之精生神爽,“西山一带横空青”,东坡竹画整篇水墨色,由竹的形象转化为青绿色,和西山一带的碧空相映成趣。两句诗都是形容东坡竹画的艺术效果。“恍疑玉局攀云軿”,“诗成拜写发长叹”,诗人读画后,恍惚之间好像看到苏东坡乘坐云车飞升上天;诗写成后,诗人由衷地发出长叹,感叹竹画可见,东坡难会。诗人将东坡竹画的美学效果和自己对东坡的缅怀之情,交糅起来描写,完成全诗赞誉东坡及其画艺的艺术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