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
枯缠藤,重欹雪①;渭曲逢②,湘江别③。
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注释】
①欹(qi):倾斜。②渭曲:即渭川,在今陕西省境内,其地多竹。③湘江:在湖南,江边多湘妃竹。
【评说】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六八七。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889)进士及第,历仕左补阙、礼部郎中、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朱全忠犯京师,昭宗避凤翔,融扈从不及,客死阌乡。融诗文兼擅,辛文房称其诗“靡丽有余,雅重不足”(《唐才子传》)。著有《唐英集》。
这是一首题咏画在壁上的折竹图的诗。折竹,用折枝法画竹,如花卉画中的折枝花一样。折枝,是花卉画的一种技法,不画花竹的全株,只画折下来的部分枝干。杂言,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诗句字数长短间杂,随表达的需要,无一定准则。本诗是三、七言句式组成的杂言诗。
诗从画面具象入手。“枯缠藤”,描写翠竹的枝干被枯藤缠住而不弯曲。“重欹雪”,描写重重的积雪压得竹枝倾斜而不折断。两句诗歌颂翠竹的坚贞挺拔的本性。三、四句描写竹的产地,显示画竹的可贵。画上的这枝翠竹,曾在渭川见到过,也曾在湘江与它告别过,它是著名的渭川竹、湘妃竹的后代。最后两句,从绘画技法的美学特征上,进一步申明“折竹”有“本根”,它的拒霜傲雪、坚贞挺拔的本性,是由“本根”决定的。画工为了“取势”的需要,运用“折枝”技法,才让有“本根”的竹枝折断下来。这两句诗,收结全诗,进一步颂扬竹的可贵品格。
随着自然审美观念的不断演进,宋、元画家常常将自然物人格化,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伦理和性格,在梅、兰、竹、菊的题材中,寄寓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而这种文化理念,肇自唐代画家和题画诗人,白居易的《画竹歌》和吴融的《壁画折竹杂言》,早就导夫先路,给予宋元画家和诗人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