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游西山小记》原文与赏析

李流芳《游西山小记》原文与赏析

李流芳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晻映,澄湖百顷, 一望渺然。 西山匌匒, 与波光上下。 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 是日跨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如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 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 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这是一篇游记小品,如题目所言“小记”,所以篇幅简短。然本文意味之丰富,语言之精美,即使长篇千万言,也难以与之相匹。

从文中记述可知,作者原本邀请朋友同游西山 (北京西北郊群山的总称,包括香山、玉泉山、金山、百花山等,为北京名胜),但未能如愿,因此,只好一人独往。面对西山美景,西湖 (明代称今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为西湖) 胜境,作者怡然陶醉,乐而忘返。但是美景胜境,而无良朋相伴,岂不遗憾?所以作者“慨然”而叹。“慨然”二字为本篇之文眼,丰富之意韵都从“慨然”二字道出。

钱谦益 《列朝诗集》载:“长蘅(李流芳字长蘅) 居南翔里,其读书处曰檀园,水木清华,市嚣不至。一树一石,皆长蘅父子手自位置。琴书萧闲,香茗郁烈。”又说他“性好佳山水。”由此可见,作者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风致。作者在另一篇游记 《游虎丘小记》中说:“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山化为酒场,秽杂可恨。”将此语与钱谦益所言对照,可知作者对自然山水一往情深,且视自然山水为人生之象征。在作者心中,山水已不纯粹是自然景观,而是有灵性有品格的活泼泼的生命,她纯静、真实、高洁、自然,与尘俗秽杂正相对立。美的山水,即是美的人生。有此理解,再读:“澄湖百顷, 一望渺然。 西山匌匒(山峦重叠状), 与波光上下。 ……湖中菰 (茭白) 蒲 (蒲草) 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诸句,便可深知作者“慨然”之意了。此为其一。

其二。与良朋佳侣同赏美景,乃人生一大乐事,如王羲之兰亭聚会,与朋友“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之乐。(见《兰亭集序》)。西山美景,西湖胜境,固可赏心悦目,陶冶情性,然而没有良朋佳侣相伴,如作者所言“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不由人不生遗憾。但作者之遗憾还不仅仅止于此。他说:“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 (反而) 稳居七香城 (指繁华热闹之地) 中,傲予此行,何也?”“何也?”一问,使遗憾之义陡然升华。人处于山水之间,方能领悟纯静、高洁之境界,超脱真率之人格,不亲历山水,何以能超脱尘俗。是朋友眼界高于自己,还是自己尚未达到真正的超脱境界? 所以作者在结尾一句说:“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一笑”虽为谐戏语,却是极妙,意味深长。

知作者“慨然”二义,方能知晓本文丰富之意味。作者的心态、人格正与西山美景、西湖胜境同调,正如谢灵运《游名山志》所言:“夫衣食,人生之所资; 山水,性分之所适。”

凡文章皆有寄寓,寄寓又为文章之灵魂。寄寓之独到,又为文章特色之所在。说本篇文字皆由“慨然”二字所出,新颖独到,别具一格,不为过。

丰富之意味,全赖精美语言来体现。作者诗文绘画俱工,深谙此道,所以遣词用语极精极美,多重意义凝聚于一词一句之中。试拈出几例详析。

作者写游西山途经之地,极吝惜笔墨,只用“出”“过”“至”三个动词,一笔带过,不肯多置一词。及至写到“折而北,有平堤十里”时,则又详尽铺写。近处的古柳、澄湖、菰蒲、鸥鹭,远处的西山、古刹、亭榭、青林,尽至笔端。作者用“晻映”“渺然”“缀发”“零乱”“翩翻”等一系列极富美感的词语,勾画出一幅充满野趣的江南图画。

作者写自己夜宿“金山及碧云 (碧云寺) 香山”用“信宿”一词。“信宿”字面义为“连宿两夜”看似平淡无奇,然其隐含义却极丰富。东晋时人袁崧在《宜都记》一文中,说他游宜都时“连信宿,不觉忘返,同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可见“信宿”是因为留连不舍,如作者所言“顾而乐之,殆不能去。”“信宿”一词,既述宿两夜之事,又表达出对山水的留恋、崇尚之情。

再看作者写西湖晚景。“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如狂,”只四句,16个字便绘出一幅清新而又充满生机的图画。“柳娇如狂”句,为这一图画中的主体形象,西湖晚景的美色、灵性都蕴含在“娇”与“狂”两个精选的词中。“娇”柔嫩可爱之状,有少女之情韵。“狂”自由随意,无所顾忌之态,有高士之风度。“娇”、“狂”二字,既是西湖柳色,又是作者内心。正如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所言:“你聚精会神的观赏外物,忘记自己的存在,不久你就会和外物融为一体。你注视一棵身材亭匀的树在微风中荡漾摇曳……你便开始把你的感情欲望和哀愁一起假借给树,它的荡漾摇曳也就变成了你的荡漾摇曳,你自己也就变成一棵树了。”(《波特莱尔美学论文选》) 作者用拟人笔法写柳态,使物性人化,人性物化,人与柳二而为一,景与情同至相生,不由人不佩服作者遣词用语之精妙。

《游西山小记》文情并茂,如诗如画。细细品读,如饮醇酒,不觉自醉。说它为游记山水文中的精品,绝非溢美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