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入蜀记(节选一)》原文与赏析

陆游《入蜀记(节选一)》原文与赏析

陆游



六日,过荆门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岩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过碚,望五龙及鸡笼山,嵯峨正如夏云之奇峰。荆门者,当以险固得名。碚上有石穴,正方,高可通人,俗谓之荆门,则妄也。晚至峡州,泊至喜亭下。峡州在唐为硖州,后改峡,而印文则为陜州。 元丰中, 郎官何洵直建言, 陜现与陜相乱, 请改铸印文从山。事下少府监,而监丞欧阳发言,湖北之陜州, 从阜从夾; 夾从两人。 陕西之陜州, 从阜从夾。夾 从两入。偏旁不同,本不相乱,恐四方谓少府监官皆不识字。当时朝士之议皆是发,而卒从洵直言改铸云。《至喜亭记》,欧阳公撰,黄鲁直书。

七日,见知州右朝奉大夫叶安行字履道。以小舟游西山甘泉寺,竹桥石磴,甚有幽趣,有静练、洗心二亭,下临江,山颇疏豁。法堂之右,小径数十步,至一泉,曰孝妇泉,谓姜诗妻庞氏也。泉上亦有庞氏祠,然欧阳文忠公不以为信,故其诗曰: “丛祠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又此篇首章云:“江上孤峰蔽绿萝。”初读之,但谓孤峰蒙藤萝耳,及至此,乃知山下为绿萝溪也。又至汉景帝庙及东山寺,景帝不知何以有庙于此。欧阳公为令时,有祈雨文,在集中。东山寺,亦见欧阳公诗。距望京门五里,寺外一亭,临小池,有山如屏环之,颇佳。亭前冬青及柏,皆百余年物。遂至夷陵县,见县令左从政郎胡振。厅事东至喜堂,郡守朱虞部为欧阳公所筑者,已焚坏。柱础尚存,规模颇雄深。又东,则祠堂,亦简陋,肖像殊不类,可叹! 厅事前一井,相传为欧阳公所浚,水极甘寒,为一郡之冠。井旁一柟,合抱,亦传为公手植。晚,郡集于楚塞楼,遍历尔雅台、锦嶂亭。亭前海棠二本,亦百年物。尔雅台者,图经以为郭景纯注 《尔雅》 于此。又有绛雪亭,取欧阳公 《千叶红梨》 诗,而红梨已不存矣。

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 诗云:“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系船与诸子及证师登三游洞,蹑石磴二里,其险处不可着脚。洞大如三间屋,有一穴通人过,然阴黑峻险尤可畏。缭山腹,伛偻自岩下,至洞前,差可行。然下临溪潭,石壁十余丈,水声恐人。又一穴,后有壁,可居。钟乳岁久垂地若柱,正当穴门。上有刻云:“黄大临弟庭坚,同辛纮、子大方,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来游。”旁石壁上刻云:“景祐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欧阳永叔。”下缺一字。又云“判官丁”下又缺数字。丁者,宝臣也,字元珍。今丁字下二字,亦仿佛可见,殊不类元珍字。又永叔但曰夷陵,不称令。洞外溪上又有一崩石偃仆,刻云:“黄庭坚弟叔向、子相、侄檠同道人唐履来游,观辛亥旧题,如梦中事也。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庚寅”。按鲁直初谪黔南,以绍圣二年过此,岁在乙亥,今云辛亥者误也。泊石牌峡。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鱼竿状,略无少异。

九日,微雪,过扇子峡。重山相掩,政如屏风扇,疑以此得名。登虾蟆碚,《水品》 所载第四泉是也。虾蟆在山麓,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皰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 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绿润,泉泠泠有声,自洞出,垂虾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中温然如春。碚洞相对。稍西有一峰,孤起侵云,名天柱峰。自此山势稍平,然江岸皆大石堆积弥望,正如浚渠积土状。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买茶菜者甚众。其中有妇人,皆以青斑布帕首,然颇白皙,语音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庙曰灵感,神封嘉应保安侯,皆绍兴以来制书也。其下即无义滩。乱石塞中流,望之可畏。然舟过乃不甚觉,盖操舟之妙也,传云神佐夏禹治水有功。故食于此。门左右各一石马,颇卑小,以小屋覆之。其右马无左耳,盖欧阳公所见也。庙后丛木,似冬青而非,莫能名者。落叶有黑文,类符篆,叶叶不同,儿辈亦求得数叶。欧诗刻石庙中,又有张文忠一赞,其词曰:“壮哉黄牛,有大神力。辇聚巨石,百千万亿。剑戟齿牙,磥硊江侧。壅激波涛,险不可测。威胁舟人,骇怖失色。刲羊酾酒,千载庙食。”张公之意,似谓神聚石壅流以胁人求祭飨。使神之用心果如此,岂能巍然庙食千载乎? 盖过论也。夜,舟人来告,请无击更鼓,云庙后山中多虎,闻鼓则出。

十日早,以特豕壶洒,祭灵感庙,遂行。过鹿角、虎头、史君诸滩,水缩已三之二,然湍险犹可畏。泊城下,归州秭归县界也。与儿曹步沙上,回望,正见黄牛峡。庙后山如屏风叠,嵯峨插天,第四叠上,有若牛状,其色赤黄。前有一人,如着帽立者。昨日及今早,云冒山顶,至是始见之。因至白沙市慈济院,见主僧志坚问地名城下之由。云院后有楚故城,今尚在,因相与访之。城在一冈阜上,甚小,南北有门,前临江水,对黄牛峡。城西北一山,蜿蜒回抱。山上有伍子胥庙,大抵自荆以西,子胥庙至多。城下多巧石,如灵壁、湖口之类。

十一日,过达洞滩。滩恶,与骨肉皆乘轿陆行过滩。滩际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犹见黄牛峡庙后山。太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欧阳公云:“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盖谚谓:“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一朝一暮,黄牛如故”。故二公皆及之。欧阳公自荆渚赴夷陵,而有下牢、三游及虾蟆碚、黄牛庙诗者,盖在官时来游也。故《忆夷陵山》诗云:“忆尝祗吏役,巨细悉经觏”。其后又云:“荒烟下牢戍,百仞塞溪漱。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亦尝到黄牛,泊舟听猿狖也。晚泊马肝峡口。两山对立,修耸摩天,略如庐山。江岸多石,百丈萦绊,极难过。夜小雨。

十二日早, 过东灵滩, 入马肝峡。 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其傍又有狮子岩,岩中有一小石,蹲踞张颐,碧草被之,正如一青狮子,微泉泠泠,自岩中出,舟行急,不能取尝,当亦佳泉也。溪上又有一峰孤起,秀丽略如小孤山。晚抵新滩,登岸宿新安驿,夜雪。

十三日,舟上新滩,由南岸上。及十七八,船底为石所损,急遣人往拯之,仅不至沉。然锐石穿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多所致。新滩两岸,南曰官漕,北曰龙门。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官漕差可行,然亦多锐石,故为峡中最险处,非轻舟无一物,不可上下。舟人冒利以至此,可为戒云。游江渎北庙,庙正临龙门。其下石罅中,有温泉,浅而不涸,一村赖之。妇人汲水,皆背负一全木盎,长二尺,下有三足,至泉旁,以杓挹水,及八分,即侧坐旁石,束盎背上而去。大抵峡中负物率着背,又多妇人,不独水也。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十四日,留驿中。晚,以小舟渡江南,登山,至江渎南庙。新修未毕,有一碑,前进士曾华旦撰。言因山崩石壅,成此滩,害舟不可计,于是著令,自十月至二月禁行舟。知归州尚书都官员外郎赵诚闻于朝,疏凿之,用工八十日,而滩害始去,皇祐三年也。盖江绝于天圣中,至是而复通。然滩害至今未能悉去,若乘十二月、正月水落石尽出时,亦可并力尽镵去锐石。 然滩上居民, 皆利于败舟, 贱卖板木, 及滞留买卖,必摇沮此役。不则赂石工,以为石不可去。须断以必行,乃可成。又舟之所以败,皆失于重载。当以大字刻石置驿前,则过者必自惩创。二者皆不可不讲,当以告当路者。

十五日,舟人尽出所载,始能挽舟过滩。然须修治,遂易舟。离新滩,过白狗峡,泊舟兴山口。肩舆游玉虚洞。去江岸五里许,隔一溪,所谓香溪也。源出昭君村,水味美,录于 《水品》,色碧如黛。呼小舟以渡,过溪,又里余,洞门小才袤丈。既入,则极大可容数百人,宏敞壮丽,如入大宫殿中。有石成幢盖、旛旗、芝草、竹笋、仙人、龙虎、鸟兽之属,千状万态,莫不逼真。其绝异者,东石正圆如日,西石半规如月,予平生所见岩窦,无能及者。有熙宁中谢师厚、岑岩起题名,又有陈尧咨所作记,叙此洞本末,云唐天宝中,猎者始得之。比归,已夜,风急不可秉烛炬,然月明如昼,儿曹与全师皆杖策相从,殊不觉崖谷之险也。

陆游在乾道五年 (1169) 任夔州 (今四川奉节) 通判,次年闰6月18日从山阴 (今浙江绍兴) 出发,10月 27日到夔州。在这长途旅行中,沿途奇丽的景观,众多的历史掌故和传说,各地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作者的视线,激发了他写作的热情,把这些见闻作了如实的记录,最后集成一书《入蜀记》。这里节录了《入蜀记》第六卷中荆门至归州一节的文字。写的正是现在的湖北省宜昌到秭归这段路上的事。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饱览了长江沿线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参与各地古朴的社会活动。十天的日记里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同时从字里行间可以体味作者旅途的心情,我们与他一道艰辛跋涉,分享忧喜,由于作者渊博的学识,翔实的考据,增加了作品的厚实度,使读者获得了不少有益的知识。

作者记录的长江这段路线,名胜颇多,仅在作者笔下点染的就有十数处之多,然而作者没有平均使用笔墨,有的详写,有的略写,详写处细部刻画栩栩如生,略写处寥寥数字,形貌毕现。总观全文,详略得当,张弛合宜,节奏清晰,调节了读者的阅读情绪。

试看对荆门十二碚的描写:“皆高崖绝壁,崭岩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寥寥数字突出高崖绝壁的岩石,不但险峻而且高耸。据此,进而推论江峡中其它地方的高与险,自然就有了形象的依托。

再看作者描写五龙山及鸡笼山山峰之奇以前,冠以“望”字,明确交代是远看,这时借用晋朝大画家顾恺之的诗句“夏云多奇峰”,并嵌于文中,于是造出新句:“嵯峨正如夏云多奇峰。”嵯峨,状山势高峻,点明借用句为主语服务 (嵯峨,形容词当名词用),高山的峰奇以“夏云”作比,借得多妙,简直嵌的天衣无缝,再不用作任何形容了。因为云峰之奇,人们可以根据生活阅历想象出来,补充了作者言犹未尽的地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作者状五龙山及鸡笼山山势之高峻与奇特仅仅一句即跃然纸上。略写非借助语言之凝练不可,而作者对词语的锤炼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顽石本无生命,但作者笔下的下牢关两岸的峰峦,经过点化,仿佛都有了生命,你看那些石头:“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凹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也就是说,这山峰的石头,有的力争拔起欲飞,有的独立挺拔昂首,有的崩裂开要压别人,有的险些就要坠落,有的横腰裂开,有的上下直着裂开,有鼓起来的,有凹陷下去的,有裂开缝隙的等等,真是千姿百态形容不完。这段话的容量有多么大! 作者借助观察的细致,想象的丰富,用词的准确,状物的生动,以及情景的融合,使文章达到如此的生动逼真,而又趣味横生。

如上所述,略写处抓取景物突出特色,摄取形象,给人以鲜明印象。而详写处,作者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目睹清晰,层次分明,生动逼真。你如不信,不妨跟着作者去游一趟三游洞。这个洞有一段历史故事,那是唐朝宪宗元和十四年 (819) 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调任忠州刺史,上溯长江,路经下牢津发现一石洞,景色奇绝,于是和弟弟白行简好友元稹游于此,各赋诗一首题壁,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后即沿用此名,称三游洞。白居易当时慨叹“继使花袍红似火,其如蓬鬓白成丝。”而陆游当时是国难当头,朝事不振,忧心忡忡。不同时代的两位诗人,游三游洞的心情在某种程度上通向了和谐,因此作者起笔极为平常,按照行进路线,先交代把船系好,接着说:“登三游洞,蹑石磴二里,其险处不可着脚。”这里的“登”、“蹑”都是动词,“登”显出最初之游兴,而“蹑”是很小心地踩地,为下边的“险处不可着脚”作了过渡与铺垫,状出当时迈步之艰难,衬出路之险峻与神情之紧张。这些描写笔触细腻,富于动感,传达出人物的神情。继而介绍了洞的面积足有三间房那么大,还有一个孔穴可以过去,但里边又黑又暗,路更险峻,真有点可怕。这里描写了洞的静谧。动静相间,形成反差,显出节奏。虽说“尤可畏”,但未驻足,目的在于渲染气氛,使游兴推向高潮,于是绕过山腹,弓着腰通过岩下直抵洞前,才直起腰走。看到“下临溪潭,石壁十余丈,水声恐人”的景象。洞在险处,它的下边是深潭与峭壁。面临奇险作者再度出现神情紧张,所以听水声感到“恐人”也就很自然了。但正是在这里才看到了三游洞的精彩处:“又一石,后有壁,可居。钟乳岁久垂地若柱,正当穴门。”层层剥来,跌宕起伏,寻幽探胜,美丽的钟乳岩才展现在眼前,同时在这里也寻到了历代名家游三游洞的踪迹。作者对三游洞的描写多么细致。对自己不但写出行动,而且勾勒出神情。对景不但写出全貌,而且逐一描绘其细部,象连环画幅展示在读者面前一般。这些详写处作者亦步步扣紧情景的融合,动与静的交替,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再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九日那一节对虾蟆碚的记录,不但使人看到了祖国江山之奇妙瑰丽,还会惊异作者的大手笔,把一片小山陵写活了。这段起笔亦极平常,先说《水品》一书对虾蟆碚曾有记载。接着点出它的位置在“山麓”,江岸上,进而具体描写道:“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皰处尤逼真。”这么两句就把虾蟆的形象勾勒出来,栩栩如生。对虾蟆吐水是这样刻画的:“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绿润,泉泠泠有声,自洞出,垂虾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这里有色,有声,有水的流动,活脱脱描绘出一幅虾蟆戏水图。在这里不得不慑服于作者用笔的细腻,发挥了详写的长处。“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中温然如春。”这几句看似写洞内外的温差,其实是写作者游虾蟆洞的心得,如总用“进入”字样那既重复,又单调。文贵创新,表现同样一个行为,高超的作者总是不断地变换手法,才显得新颖,含蓄。

作品对于其他人物的刻画,主要着墨于肖像的勾勒及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出现表现了特定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例如对黄牛庙集市是这样描写的:“村人来买茶菜者甚众。其中有妇人,皆以青斑布帕首,然颇白皙,语音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再看对汲水妇女的描写:“庙正临龙门。其下石罅中,有温泉,浅而不涸,一村赖之。妇人汲水,皆背负一全盎,长二尺,下有三足,至泉旁,以杓挹水,及八分,即侧坐旁石,束盎背上而去……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勾勒人物肖像作者抓住“青斑布帕首 (黑花布包头)”、“插银钗至六只”、“颇白皙”等字眼儿。写动作突出“束盎背上而去。”写卖酒时的情景,则“长跪以献”等等。从以上描写不仅可以看到当地姑娘与媳妇装束上的区别,还可以看到她们勤劳、善于营生,又很漂亮的特点,尤以对汲水妇女的描写,象电影中的蒙太奇,一个一个特写镜头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获得真切的印象。

卒读全文,不但使读者获得了艺术享受,而且那许多优美的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也时时牵动读者的情感,如孝敬婆母的庞氏,有人为她立祠,叫庞氏祠。祠下有一泉名为孝妇泉。并流传着庞氏的故事: 庞氏是后汉人,是姜诗的妻子,为人贤惠。她的婆母好饮江水,她常常溯流汲水。有次风大浪急,不能按时回来,于是就被丈夫休了。但庞氏寄居邻舍,昼夜辛勤纺织,买珍肴供养婆母。婆母深受感动,把她接回家,从此夫妻团聚。这个故事弘扬了中华古老家庭人际间的友爱,同时对封建时代束缚妇女的礼教,也是一个否定。虽然大作家欧阳修对祠持存疑态度,但人们还是乐意传诵这个感人的故事,并从中获得启迪。

此外,作者对“峡”与“陕”两字的变迁与界定的考证,欧阳修当年办公处被焚留下柱石的鉴定,欧阳修当年开凿的井今天仍能汲水,无义滩纪念夏禹治水有功的纪念物等,均为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陆游的游记,是把景物描绘、历史记载、古迹考证、诗文引证、风土人情熔于一炉。由于作品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语言,使读者获得了美的享受,情操受到陶冶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