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早发大同》诗意|阅读答案

鸡鸣人起大同城,笳鼓凄凄出塞声。

青冢风高貂不暖,白河霜滑马难行。

髡钳昔日图成事,沟壑今朝欲殉名。

枉历三关征战地,无由一奋曼胡缨。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介子、翁山,广东番禺人。清兵入广州前后,曾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在杭州削发为僧,改法名为今种,字一灵。三十七岁时还俗,北游关中和山西,与民族志士顾炎武等结交。不久回到广东,一度参加吴三桂抗清之役,又败,避祸江浙一带,郁郁而死。屈大均是明末抗清的志士,也是当时有名的人。他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他的诗多是描写抗清斗争的,有慷慨壮志的抒发,有抗战失败的悲吟,有对故国沉沦的怀念,有对仁人志士精神的颂扬,对奸臣误国、良将被害、民众苦痛,都表达了应有的愤慨和痛心。他的诗,风格悲沉,辞语工整,是明末清初有特色的诗家之一。

这首诗是屈大均在还俗后北游山西时期所作。此时,他对自己青年时期抗清复国未成,出家而又壮志难平,终至今日仍在图谋恢复故国的奔走中,充满壮志难酬的愤慨。在诗中他描述了自己在北方的这种艰难的奔波,从环境的荒冷、路途的崎岖中,渗透着时代的悲凉气氛,以及斗争的坎坷和曲折。诗人痛惜,自己过去苦志厉行并未成事,而时至今日仍在空自奔走,除了名节不变之外,抗清复国的大计竟是一筹莫展。现在自己正是置身在三关征战的故地,然而却是愧对地望,诗人在寻求新的方策,怎样才能东山再起,重奋武装。诗中的悲愤是强烈的,但是志向的追求却是坚定不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