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苏溪亭》抒情赠友离别诗赏析

苏溪亭

戴叔伦①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②?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释】

①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史。其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全唐诗》存诗两卷。

②十二阑:十二:形容数目多。阑:栏杆。

【诗本事】

苏溪在今浙江义乌县附近。

【赏评】

这是暮春时候。苏溪亭上一望,只见漫漫百草,已是“天涯芳草无归路”了。这时人们不再来赏春,亭台寂寥,东风之中,是谁还在此倚遍阑干?似乎无人知其凭阑之意,诗人也没有说,下句只接着道:这里原本有燕子旧巢,可不知何故,它们今年竟没有飞回。而现在春天快告辞,时间已太晚,去年旧燕不会再来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淡白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的姿容而显得有些凄楚,婉曲传出了倚阑人的惘然和哀愁。

全篇浸透在如此幽然惆怅的氛围里,诗人却未说明原因;只从“燕子不归春事晚”中,我们感到“倚阑人”似乎有所等待,可直到心都觉得苍老了,所期待的事还未发生,所期待的人仍未归来。也或者诗人并不期待什么,只是“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在一年最美季节流逝的时候感到了莫名的失落和感伤。这首诗的好处就在很美地写出了这种感伤情绪,阑干十二,杏花烟雨,令人想见一个湿润微冷的、惆怅的暮春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