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秋晓·宋·蒋捷》原文与赏析

宋·蒋捷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摊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鬓,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鱼天〕天破晓时,东方发白如鱼肚,故称鱼天。〔五湖〕此处借指太湖。〔鬒(zhen)〕黑发。〔金粉屏〕用金粉彩绘的画屏。〔吹箫恨〕春秋时伍员的父兄被楚平王害死,伍员含恨逃到吴国,鼓腹吹箫,乞食于市井。此处借喻作者的亡国之恨。

这是一首中年伤怀的词作,但却不同于一般人的叹老嗟卑,而是写作者国破家亡后的失落感与莫名无绪的愁恨。蒋捷本是南宋遗民,宋亡后矢志不仕元朝,浪迹江湖数十年,可深埋于心底的国恨家仇却没有在江湖山水之中消殆,反而与日俱增,使他的心境难以安宁,经常忧愁缠绕,此词就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起首五句写作者秋晓好梦被惊醒的情景。从“竹几一灯人做梦”看,作者当是伏几而卧,未曾好好安睡。也许他是旧梦重温,故国神游,可惜好梦不长,树头的啼鸦、古道的嘶马使作者的好梦频惊,又把他带回充满忧愁与痛苦的现实。此时正是太湖秋晓,天刚发亮,寒烟迷濛,笼罩着太湖中峭立的岛屿,使人身寒而心冷。“嘶马谁行古道”,使人想起元代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二者意境相似,同写秋天的凄凉景物,以表现孤独的心境。这几句,作者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交叠使用,渲染出太湖秋晓那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加之孤灯人独寐的幽寂,烘托出作者心情的凄凉与苦闷,使外部自然的寒寂与人物内心的孤凄相衬映,融为一体。“起搔首,窥星多少。”则通过作者梦醒后的举动进一步写出其内心无法驱遣的痛苦。清代诗人黄仲则有“俏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的名句,表现出诗人那无人理解的忧患意识,与此句意境相似。搔首观天见出作者忧愤的深广,独立数星更见出其内心无限的惆怅与难言的悲哀。这虽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复杂的思想情绪,造成一种凄凉孤独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极端的愁苦。接下来的四句作者的目光由天上移至地面,描绘出一幅秋晓优美的图画:昏黄的月光,青碧的牵牛花,鲜亮的红枣,色彩明丽,从视觉上写出秋晓的绚丽多姿。而外界自然的艳丽美好,更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以乐景写哀,而倍增其哀。如果说,秋太淡而可以添红加浓它的色彩与气氛,那么,词人内心那浓重深沉的烦愁与痛苦却是无法冲淡的,相反却是愈积愈重,愈来愈浓。

其实,作者何尝不想排遣自己内心的愁苦呢? “愁痕倚赖西风扫”,本想借秋风一扫满脸愁痕,消解内心的苦痛,却不料反令秋风吹白了鬓边黑发,令人愁苦倍增。“与秋俱老”,感慨极为深沉,极为痛苦,表露出作者内心的绝望与悲哀。它不仅是人生如逝的感叹,在这感叹的深层潜藏着作者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痛楚。“老”不仅是年轮的增加,青春的老化,更是作者内心的枯寂。既然梦醒之后无路可走,且愁苦益增,就只有借酒浇愁,但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作者人到中年,身经国破家亡,流寓飘泊,真是人到中年万事休,一切都成为过去,一切都失去了希望,有的只是那难以摆脱的愁与恨。“万里江南吹箫恨”,点出题旨,也说明作者愁苦的原因,把埋藏已久的心思委婉托出。作者借伍子胥被害乞食异国的典故,寄寓自己的国破家亡的流寓之恨,此恨是如此深广,以致江南万里,触目皆恨。更可悲的是,恨虽多而难以言诉,无处发泄,只有迁恨他物:“恨参差、白雁横天杪。”天气寒冷,北雁南飞,去寻找自己温暖的归宿,目睹此景的作者,又何尝不是在寻找自己的归宿呢?然而,寒气遍天地,温暖何处寻,就连作者自己的心也是冷的,作者感到无路可走,无处可寻,这怎能不使他肝肠寸断!自己愁恨难消而转迁于无知之雁,这本出于情理之外,然而正是在不合理之中表露出作者刻骨铭心的痛恨之情。这种移情虽不合现实之理,却深契艺术之情,增加了情感的深度与艺术表现力。结尾,作者将自己的目光从天空之雁移向更远之处,那里,烟云迷茫,楚山杳冥,而家国何在?混茫辽阔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心事淡茫的情怀与愁恨难释的无声悲哀,含蕴深远。

此词善于描景状物,体情达意,叙述委婉含蓄,曲折细腻,情景交融,把作者难以言述的情怀表达得情尽而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