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庙峡》诗词散文赏析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庙峡》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大宁河中游,北起巫溪县城郊的马连溪,南接巫山县龙溪乡,全长22公里。该峡绝壁陡峭,风光奇异,为大宁河诸峡之冠。从庙溪河口进入庙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卧江岸的鲤鱼山,此处有鲤鱼跳龙门之说。峡口两扇高崖如巨掌摩天,锁住大宁河水。峡中水平如镜,浅则卵石可见,深则绿荫成渊。两岸悬崖上古岩棺历历可见。江中鸳鸯,双双对对,悠闲游玩,旁若无人;岩上猴群,隐现在绿树丛中,嬉戏于悬崖上下;更有那惟妙惟肖的“云台仙子”,屹立东岸,罗裙长曳,飘然若仙。著名绝景“白龙过江”就天生于此峡之中。每当夏秋之季,暴雨过后,山洪陡涨,瀑布自高崖上的溶洞口涌出,飞跨河谷,直喷对岸,如巨龙横空,形成了“飞瀑峡中过,舟从瀑下行”的奇观,人称“白龙过江”。若水势稍小,飞瀑直下撞在河岸礁石上,再迸过河去,溅得峡谷中水花浓雾,舟行其下,象从万花筒中穿过,水吼雷鸣,船身颠簸,令人惊心动魄。平时水小,瀑布垂挂在180米高的绝壁上,像一匹白绸轻轻抖动,又象一缕淡淡的轻烟,飘然而下,再分成万千涓涓细流,洒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庙峡以北还有剪刀峰、双峰溶洞和母猪峡、“一线天”等自然景观。

〔古诗文赏析〕 竹枝词九首(其九) 唐·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 一种比自然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 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斓、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则由景及人。“云间”形容山顶之高。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

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节奏,那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

(吴汝煜)

〔现代散文〕 大宁河,古代有“峡郡桃源”之誉,位于巫峡的西部起点。游船随山势左弯右拐,每一曲,每一折,都展开一幅绝妙的天然画卷。河的两岸山势连绵不断,瑰奇秀丽。峡谷幽深曲折,水流清澄碧绿,景色奇妙,人称“峭壁画廊”,果然名不虚传。这画廊中特别好看的,要数沿岸的两处瀑布: 一名“天泉飞雨”,一叫“白龙过江”。

天泉飞雨在小三峡之一的滴翠峡中。小三峡奇险不亚于长江三峡,只是格局较小。峡中有多姿多彩的峻岭奇峰,变幻无常的险滩急流,神秘莫测的悬岩石洞,色彩斑斓的鹅卵石滩。此外,还有奇观遗迹,例如龙门峡中东山壁上开凿洞穴,插入木桩,上铺木板,供人行走的古栈道;巴雾峡中的“观音坐莲台”,莲台峰直插天际,如一人身披轻纱,端坐参禅,千古无音;巴人悬棺可称当今绝迹。巴人是古代四川东部居民的通称。这河岸绝壁上的悬棺是战国时期的遗迹,距河面约四五百米,极难攀登。长长的小三峡可谓有水尽飞泉,无处不滴翠。滴翠峡位列小三峡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峡,全长二十公里。《蜀中名胜记》说:滴翠峡“众峰巉绝,如削如画”。写得多么生动准确。游人一进滴翠峡,但见溪流潺潺,飞瀑晶莹夺目,使人忘返。航行到中段时,两岸峰峦高可摩天,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然而船头一拐,又别有天地。有的山峰上挂着一条白练,悬流为瀑,有的瀑流流入山崖中的石槽,好象一条青龙,蜿蜒曲折,蠕蠕而动。有的瀑流散浇一串串水珠,经艳阳映照,凌空出现彩虹。有的瀑流飞溅的水沫如白絮,如银丝,深处可见其绿,浅处白而透明。这些瀑流的水态因石而异,有的冲击巨石,回流迸发,有的流经断层自成水帘。瀑流过处,因地面状不同而发出多种音响,有的如松涛,有的如弹竖琴,有的如雷鸣骤雨之声,琤琤淙淙,响彻幽深的峡谷之间,人称“天泉飞雨”,形容确切,韵味依稀可辨。置身于大宁河上的游船,随着水流追逐着重峦叠嶂,山景云影,日光水光,一幕幕从眼帘映过,悦目赏心,其乐融融。这河水永不回头地直向大江奔流,既为万里长江的博大景观平添几分壮美,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山光水色。游人不禁为造物之巧、山川之奇而叹赏不已。

白龙过江在大宁河深处的庙峡之中,两岸绝壁对峙,河西的龙头山下喷洒着清冽的泉水,从巍岩上倾泻而下,宛如素练垂影。每逢大雨过后,山泉聚集成瀑布,瀑流在烟雾缭绕中,凌空飞溅直达对岸,像一条闪光的白龙,奔腾呼啸飞越江面。游人乘一叶小舟穿行飞瀑之下,好似进入奇妙的童话世界,幽趣无穷。

〔民间文学〕 大宁河中的庙峡深谷,峭壁雄峙,双峰欲合,有一个高崖深洞,洞中流出一股巨大银白的瀑布,沿着翠竹密布的崖壁,自天七叠飞泻而下,溅落在江边的岩石上,水花呈现出奇光异彩。盛夏之时,山洪汇流更是喷射飞迸,从东岸飞喷到西岸,形成一道斜挂的珠帘;如逢雨过初晴,又有七彩长虹横架蓝天,上下辉映,煞是壮观。这就是被人们赞美不已的“白龙过江”胜景。

据传东海龙王的小女儿,体态窈窕,身如白银,名叫白龙公主,她过厌了龙宫禁闭生活,很想出去开开眼界。一天,龙王和龙母外出赴宴,白龙公主趁机溜出龙宫,驾着彩云,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大饱眼福。最后来到大宁河的庙峡中,被峡中美妙的景色迷住,如痴如醉,暗想:要是我能在这个胜似仙境的地方过一辈子,那该多好啊!这时,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江中一个体健英俊的小伙子映入她的眼帘。使她惊奇的是,在这夜深人静的月夜里,这个渔郎还在不停地忙碌着。

白龙公主呆呆地看了好一阵,决定弄个水落石出,便化作一个十分俊秀的渔姑,上前打听。原来这个耿直忠厚的渔郎,名叫常春,因老母患下梗食病,根据医生嘱咐,需要鱼身上长的寄生虫——鱼虱子,只有这个药方才能治好此病。于是,他起早贪黑,已经捕打了七七四十九天,都扑了空。白龙公主听后,为常春孝顺老母的行为感动,就对他说自己因随父捕鱼,不幸舟沉人亡,只剩下她伶仃一人。常春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忙上船生火做饭招待她。白龙公主站在船头,顺手提起渔网轻盈地撒在河中,片刻收网,网中的鱼多得她一个人拉不起,常春忙上前相助,提起一看,每条活蹦乱跳的鱼身上都长着鱼虱子。两个忙捉下鱼虱子,遵照医生的嘱咐,将鱼虱焙干成粉,给生命垂危的老母服用。三天之后,老母的病全好了。

母子俩非常感谢渔姑相助。白龙公主羞涩地对他们说:“我无家可归,愿伴常春终生在河里捕鱼。”常春已是二十多岁的人了,由于生活贫苦,无钱娶妻。老母一听这话,欢喜得不得了。于是老母忙着为他们当天完婚。从此母子三个,生活过得十分美满。

好日子刚开始不久,不幸的事情就降临了。这天午时三刻,常春驾着小舟,三人正在庙峡捕鱼,突然狂风大作,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倾盆。原来龙王令其龙宫的虾兵蟹将带着旨意,前来捉拿白龙公主归海。白龙公主深知大祸临头,但又舍不得离开常春,便向常春诉说了真情,两人抱头痛哭,老母惊得不知所措。这时虾兵蟹将的吼声逼进,白龙公主为了不连累常春母子,当即变还原身,飞腾而起,窜进高山洞中,宁死不回龙宫。虾兵蟹将见白龙公主执意不归,只好回禀龙王去了。东海龙王气得吹胡瞪眼,传令将白龙公主贬在庙峡深谷中,永世不准出洞。传说洞中飞出的瀑布就是白龙公主的眼泪。每逢暴雨时节,飞瀑掠江而过,就是白龙公主赶过江去与渔郎常春相会。